本篇文章1497字,读完约4分钟

◎与银行相比,商业保理公司在市场细分、客户服务和数据处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除资金不足外,商业保理的发展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应加快相关法律制度环境的建设

中国银行业协会10月18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保理行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中国商业保理自2012年试点以来发展迅速,新注册的商业保理企业数量、业务量和融资余额连续三年成倍增长。相比之下,由于信贷风险上升,中国银行保理业务规模持续萎缩。在2013年达到3万亿元的高点后,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下跌,进入了业务调整期。

商业保理倍增式发展 政策瓶颈有待破解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商业保理业务的“逆向增长”是发展初期的一种独特现象,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正常状态。

“所谓保理业务是指合格的企业将其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或商业保理公司。企业不需要提供额外的担保或抵押来获得融资,以及应收账款的收取、管理等服务,从而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应收账款高造成的压力。”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交易银行部的徐荣华说。

商业保理倍增式发展 政策瓶颈有待破解

然而,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信用风险的上升,一些银行对保理业务趋于谨慎,其业务规模逐渐下降。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保理专业委员会统计,2015年该委员会全体成员的保理业务量折合人民币2.87万亿元,同比下降1.71%,其中国内保理业务量折合人民币2.09万亿元,同比下降3.69%。

商业保理倍增式发展 政策瓶颈有待破解

“保理业务通常是短期的。与传统贷款业务相比,它对经济波动更加敏感。银行保理在快速发展后放缓。这种现象是符合法律的。”一位来自一家大型国有公司财务部门的人士表示。

商业保理倍增式发展 政策瓶颈有待破解

根据该报告,与银行相比,商业保理公司在市场细分、客户服务和数据处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与银行不同,商业保理公司更倾向于关注某个行业."交通银行国际业务部副高级经理韩表示,直接为集团平台服务的商业保理公司更有可能纵向拓展子行业,渗透产业链,更细致地了解行业情况、交易特点和业务流程,从而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这也使得商业保理更适合保理业务的性质,更注重对应收账款质量的评价,这与传统的授信方式明显不同。”

商业保理倍增式发展 政策瓶颈有待破解

然而,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商业保理公司发展的瓶颈。报告建议,商业保理公司可以探索与银行开展保理合作,取长补短,通过再保理和集团平台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商业保理倍增式发展 政策瓶颈有待破解

业内人士表示,借助再保理模式,商业保理公司将从企业获得的应收账款的债权再次转让给银行,银行综合考虑基础资产、商业保理公司的信用、买方信用等因素,为合格的优质项目提供再保理。

商业保理倍增式发展 政策瓶颈有待破解

“该模式提高了商业保理公司的债权资产周转率,即通过银行融资补充了商业保理公司的营运资金。”一位来自一家大型国有公司财务部门的人士表示。

商业保理倍增式发展 政策瓶颈有待破解

尽管如此,报告认为,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商业保理公司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如探索资产证券化、保理资产转移平台、有针对性的财务规划等。

商业保理倍增式发展 政策瓶颈有待破解

报告指出,除资金不足外,商业保理的发展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首先,商业保理行业的发展在国家层面上仍然缺乏统一的指导。根据该报告,该行业的运行主要取决于商务部关于商业保理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地方政府和商业机构据此制定的商业保理公司管理办法和暂行办法。这些区域性措施无法在国家层面形成行业指导。第二,商业保理公司和企业的识别仍然存在疑问,有的部门将其定义为金融行业,有的部门将其定义为金融行业或金融创新行业。企业主体识别不清将直接影响银行对商业保理公司的授信。第三,“重准入轻监管”的现象依然存在。目前,各地引入的商业保理管理方法侧重于准入门槛,缺乏后续操作监管规则。

商业保理倍增式发展 政策瓶颈有待破解

《报告》建议加快相关法律制度环境建设,使保理立法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相适应,进一步明确物权法中应收账款的概念范围和确认形式,统一业务规则。(经济日报记者子)

标题:商业保理倍增式发展 政策瓶颈有待破解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3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