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2字,读完约4分钟

国家旅游局明确海南作为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这是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战术实施的实现路径。全域旅游的推动,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海南旅游教育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需要站在国际的视野、国家的战术、全域的格局,思考旅游人才的位置和作用。

人才质量和领域的诉求有差距

海南第一所专门类旅游学校海口旅游职业学校创办于1993年,之后陆续建有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省旅游学校等旅游院校,特别是国际旅游岛成立后,旅游专业和培训机构快速发展迅猛。截至年,6所本科院校、9所高职院校和44所中职学校都开设了旅游专业。以占主体地位的中职为例,年在校生数达1.7万人。 虽然海南省旅游教育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但数量和质量远远满足不了全域旅游快速发展的需要。根据《海南省旅游人才快速发展状况调研报告》预测:到年,海南旅游人才队伍总量至少需要47.7万人,其中旅游行政管理人才500人、经营管理人才8.11万人、专业技术人员7.63万人、服务技能人才31.92万人,人才诉求缺口超过20万人。随着全域旅游的提出,由点及面的全程、全景、全员旅游新格局,人才诉求总量只会增加不会下降。 海南旅游资源世界一流,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显得后劲不足,瓶颈在人才。旅游业急需人才有六类:国际视野的职业经理人、旅游规划人才、旅游理论研究人才、双师型教育人才、市场营销策划人才、应用型技能人才。海南旅游专业毕业生以中专生为主,大学生对职业的认可感低,一次就业率低,巩固率更低,旅游领域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极度匮乏,公司求贤若渴。

人才政策缺乏“引凤筑巢”的魅力

旅游领域是国际化和开放性最强的领域之一,与国际接轨紧密,讲求高精细服务标准,讲求优质体验感受,对工作人员要求高。 由于目前就业准入制度未能真正执行,旅游职业资格证书与劳动就业没能比较有效衔接,资格证没有含金量,造成旅游领域就业无门槛、薪酬水平低、社会信誉度和认同度不高,出现旅游领域长期存在人员流动性大、人才流失率高的问题。一方面公司抱怨找不到人、找到的素质不高,另一方面旅游专业毕业生“有业不就”。 海南旅游院校最近几年取得长足快速发展,但是学校小而散、复杂,在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国际化合作、校企合作等方面还没有形成规模、特色和企业品牌,在海南的教育主导地位没有体现,与国际旅游岛和全域旅游试点省的产业主导地位不匹配。

人才要教得好,可以招聘,可以逗留,做得好

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旅游领域也需如此。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把旅游人才开发放到旅游快速发展的突出位置,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加大人才培养从业投入,要点加强各旅游院校师资、教学设施、实训基地的投入,树立旅游人才标准化和考核晋升制度,增加对旅游工作人员的吸引力和稳定性。 借鉴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或台湾高雄餐旅学院成功经验,独立设置本科旅游学院,在本科、大专和中职中外合作树立具有独立企业品牌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旅游工作人员培训基地,使旅游职业人才培养集约化、规模化。 构建网状培训体系,实施分级分类培养人才的策略和整体提升计划。旅游局培训中心首要侧重导游员考试、旅行社经理、旅游饭店高级经理人、乡村旅游实用人才等实用的短期培训;院校培训部门要点在学历教育和深造培训;公司内部首要是在岗培训。随着城镇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政府有关部门要统筹管理,凭证上岗,上岗必训,就业准入制度要落实到位。 搭建平台,激活社会办学力量,促使院校、领域、公司、科研机构等以旅游院校为依托,联合成立覆盖全产业链的旅游教育集团,树立董事会等治理机构和决定机制,为整合资源起到更大作用。 旅游院校要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对外加强中外合作、校企合作,对内优化专业结构,围绕“网络+”“旅游+”,加强专业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办学品质,讲求差异化和特色化快速发展。以市场诉求为导向,以省市要点项目建设诉求为导向,要点培养旅游人才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革新能力。 人才要教得棒、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需要创设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从业环境和教育环境。前提是政府要树立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树立开放的人才引进、就业创业、培训采用、扶持激励、评价奖励等机制,拓展快速发展空间和通道,提高旅游人才的待遇和社会认同度,为海南全域旅游引起人才。

(作者是海口观光职业学校的校长)

标题:“全域旅游来了,人才缺口怎么填补?”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8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