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48字,读完约6分钟

张文忠,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最近发表了《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中国宜居城市建设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宜居城市有那些评价指标应该如何推进相对宜居的城市建设? 对此,记者采访了“报告”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忠。

城市宜居指标要反映居民的真正需要。

中国青年报:在你看来,宜居城市的内涵是什么? 有那些理念吗?

张文忠:具体而言,宜居城市包括六个层次的内涵,安全、环境健康、公共服务便利、交通便利、自然环境舒适、社会人文环境舒适的城市。 创建宜居城市应该有五个基本理念:一是提倡城市可持续快速发展。 遵循城市自然环境的结构,确保城市经济的效率和稳定,促进城市社会的公平和共享。 二是以人为本追求。 重视人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要以“人”为中心展开,城市管理要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 三是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类的活动必须尊重和适应自然规律,确保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是尊重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保护城市历史遗迹,保护地区特色文化,继承城市历史和文化语境,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五是重视城市创新和包容精神。 提高城市包容性,建设创新快速发展环境,建设创新快速发展平台。

中国青年报:宜居城市评价指标是怎么设计的?

张文忠:结合对宜居城市内涵的分析,按照全面性、层次性、科学性、动态性和中国城市特色性等基本前提,我们构建了适合中国40个调查对象城市的宜居城市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一共是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器 这个指标体系也是我们十年前就继承下来的。

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着重分析了宜居城市总体评价与六个维度、29个指标的关系,研究了宜居城市的主观评价与现实宜居城市建设的关系。 因此,该研究报告的评价数据和结果充分反映了居民的意愿,是居民评价的100%的报告。 这样的基本想法是理解居民的真正想法,充分考虑居民对城市的心情。

中国青年报:你遇到过测量比较难的指标或技术上难以达到的指标吗? 将来会考虑追加其他指标吗?

张文忠:在设计指标中,我们也遇到过有点难以测量的指标。 例如,房价实际上也是影响城市宜居性的重要因素,但该因素比较多,复杂,对于没有房子的人来说,只有房价维持在其合理的允许范围内才能居住。 对有房子的人来说,房价越高,居住舒适性和幸福感也越高。 房价因素的评价因人而异。 最后这种有争议的评价指标被抛弃了。 另外,为了降低问卷的难度,在指标设计过程中简化了部分指标,尽量保存了市民关心的核心居住要素。

将来可能会加入其他指标。 宜居城市建设是一个动态而长时间的过程,评价指标体系也应随之适当调整,反映不同快速发展阶段适合居民真正居住的需求。 例如2009年,在我们适合居住的城市调查中没有考虑雾霾污染等因素,但在~年适合居住的调查中这个指标增加了。 必须注意评价指标的选择具有计划和政策导向的作用,同时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另外,不能太评价城市生活人口有多多大的因素对城市宜居性的影响好还是坏,我坚决反对把经济因素纳入居住城市的评价。

我国城市建设应该面对安全、健康、交通三大短板

中国青年报:结合全国40个城市,有普遍评价高或低的指标吗? 这证明了什么?

张文忠:从宜居城市评价的维度来看,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性、自然环境的舒适性、社会人文环境的舒适性等维度的评价得分相对较高,交通便利性、环境健康性、城市安全性的维度得分较低。 从适合城市评价的具体指标来看,烟雾污染、停车便利性、噪音污染、交通运行流畅性等评价指标得分明显较低,而且交通安全和紧急避难设施得分也相对较低。

这反映了我们在公共服务设施、自然环境保护、人文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也指出了中国城市建设中应居住的首要问题。 现在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总体不高,第一受安全、健康和交通三个短板的制约,这些短板也是中国城市建设宜居要点的改善之处。

在城市化和城市建设中,我们国家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走了西方发达国家近100年的路。 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理解存在这些问题和短板。 重要的是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处理,今后我们要彻底改变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理念,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城市建设成“人”的活动、生活和休闲场所。

中国青年报:政府应该从这些方面推进宜居城市建设,提高居民居住幸福感吗?

张文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

一是保护生态环境,构建舒适的城市生态环境体系。 建设城市的重要前提是城市及其所在地区有清新的空心情、愉悦的自然风景和健康的人工环境。 要重视维持城市自然环境,控制环境污染,提高城市健康。 并满足不同人群的诉求,提高宜居环境建设的对比性。

二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基本日常生活的诉求,建立方便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环境。 城市要重视为居民提供方便公平的就学和就诊条件,建设更方便的购物、娱乐和休闲空之间,增强居民生活的便利和幸福感。 而且,交通方便是住在城市的重要条件。 应该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网络计划,完善城市网络结构和公共交通设施,提供方便的移动环境。

三是保存本来的历史和文化特色,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居住城市的建设不仅要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场所等物质基础,还要铸造有集聚力的独特城市文化,培养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可感。 每个城市都要保护自己的历史文化风貌,继续历史脉络。 并发掘城市内涵,重视社区文化的形成,提高居民的认同感,创造独特的城市文化特色。

四是加强治安管理,建设更安全的城市。 城市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局,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基础,可能是只有安全城市才能居住的城市。 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防止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另一方面,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提高城市应急减灾能力,预防突发性灾害。 另外,居民的安全意识也是重点。 应该比较有效地开展城市安全推进教育,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 (杜园春陈少娜)

标题:“我国宜居城市建设面临三大短板”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9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