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94字,读完约6分钟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人们热切希望“东方红一号”通过北京上空 (资料照片)。 赤峰新闻网/takefoto

4月24日将迎来第一个“中国航天日”。 这一天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日子。

1970年4月24日,悠扬的《东方红》乐曲从空中传来,揭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神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这种先进的宇宙技术是如何在不稳定的岁月中萌发、诞生的? 其背后怎么有不太为人知的故事?

航天日到来之际,北京晚报记者采访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发人员,讲述了“东方红一号”诞生的传说故事。

进入纸箱注意卫星实验。

【讲述者】

戚发、宇宙科技集团企业五院技术顾问、神舟号宇宙飞船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宙科学院士曾任东方红一号行政负责人。

追忆“东方红一号”的往事,戚院说“很荣幸,赶上了年纪”。

高票被选为考试队队长

戚发于1957年大学毕业投身于宇宙事业。 当时,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为了显示中国的决心和自信,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我们也必须做人造卫星”的伟大呼吁。 1964年,中国自主开发的导弹和原子弹实验成功,卫星工程也获准上马。 1967年,戚发调到了创立中的宇宙五院整体设计部。

从事东风2号导弹的研究开发,亲身经历过第一次试射的失败,戚院总结说:“在技术上还没有经验,应该在地上进行的实验不够充分,把问题带到了天上。” 为了不使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生急于求成的问题,东方红1号的研发人员在发射前进行了18个地面实验,“保证卫星上天,天“东方红”响,向国家进行了说明。 ”。

戚发记得,当时为了开发东方红一号卫星,实验队“根据巴黎公社的大体情况”投票选择队长,结果他以“模糊”的地高票当选,成为东方红一号的行政负责人。 “当时还没有总设计师的概念,我是考试小组的队长,行政负责人。 ”。

躲在包装箱里注意实验

为了播放《东方红》的乐曲,卫星上安装了4根天线,每根长3米,发射时被合并,变成太空再次伸长。

20世纪60年代,科研条件非常简陋,甚至找不到广阔合适的实验场地。 “当时中国科学院力学的所有仓库都很大,所以我决定在那里进行地面实验。 ”。 西冯供认,当时比做实验的危险性更高,他说:“如果天线被甩了,万一断了,就会甩开别人伤害你。” 该怎么办呢?仓库里有多个粗糙的包装箱,戚风和同事们躲进箱子里,据说“注意从箱子盖的间隙进行实验,更年轻的同事登上了横梁”。 这样,实验没有条件,没有条件就全部完成了。

卫星功臣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东方红1号卫星搭载长征1号火箭在夜幕中发射升空。 当时基地司令官戚发说:“年轻人,做好了! ”。 但是,“火箭发射成功了,但卫星必须达到工作寿命才能知道! ”我很紧张。 东方红一号没有辜负期待,设计寿命只有20天,但实际上在太空从事了28天,停止了发射信号,失去了与地面的联系。 至今东方红一号仍在天上飞。

五一节当时,参与卫星发射的三名技术人员在天安门城楼接受毛泽东主席的接见,称“周总理向毛主席介绍‘这都是卫星发射的功臣’”。 主席亲切地和我们握手,一瞬间,过程中的所有困难都消失了。 ”。

“中国航天60年,我赶上了59年。 导弹,火箭,卫星,宇宙飞船,我全部赶上了”回顾过去,戚院感千千。

用半年时间计算卫星轨道

【讲述者】

宋庆元,宇宙科学工二院706所老专家,东方红一号发射轨道的计算人员。

说到“东方红一号”,宇宙科学工二院的706位老专家宋庆元骄傲地透露了“宝贝”——46年前去天安门城楼参加五一晚会的通知,“通知”已经黄了,但记忆依然清晰。

1970年5月1日,夜幕刚到,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 19点05分,播放《东方红》乐曲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再次通过首都空,人们凝视着一望无际的夜晚空,突然从人群中发出“看,卫星在那里! 来了! ’突然,整个广场沸腾了。 更令人振奋的是,宋庆元参与了卫星的研究开发,她幸运地被毛主席接见了。

计算轨道忘记卧床休息

1969年,在宇宙二院706计算室工作的宋庆元接受了东方红卫星发射轨道的计算任务。 “我当时在宇宙二院706的计算室工作。 这个房间承担了卫星轨道计算和火箭弹道计算的艰巨任务。 ”。 按时完成任务,宋庆元把所有精力投入这项工作,几乎每晚工作到深夜两三点,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

一遍又一遍地重新完成任务

宇航员的要求特别严格,一点也不允许出错,小数点后三四位也要特别精确,不可大意。 当时车站采用的电脑容量小,速度慢,稳定性差,机器计算后,宋庆元仔细人工校准,“一个轨道需要计算三次,需要两三个小时。 ”。

“有些同志看我们每天晚上的工作,小心地提醒我们注意身体。 ”。 现在的宋庆元想起当时担心的注意还很温暖,但当时并没有动摇身心投入工作的决心。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任务。

终身难忘的五一节

在热烈庆祝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的欢庆声中,20世纪70年代第一个五一节到来了。 4月30日,公司领导突然对宋庆元说:“去开会,穿整齐。” 下午,宋庆元开车赶到总参某招待所,晚饭后,国防科委同志给他们,科委系统组织了17个代表团去天安门参加“五一”庆祝活动。 这17人来自参加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发和发射的各条战线。 得知天安门城楼布置了座位,大家突然活跃起来,谁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墙上的表走了一分一秒,我总是觉得它太慢了,我期待着那一瞬间早日到来。 ”。

宋庆元还记得很清楚。 那年五一晚上八点她是爬上天安门城楼的。 九点整,在《东方红》的乐曲中,毛泽东主席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向他们走来。 和“兴奋得心要跳出来,眼泪夺眶而出”的议长握手,这成为宋庆元一生难忘的回忆。 “后来,每当看到我们的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成果,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个难忘的‘五一’之夜。 ”。

(原标题:“东方红一号”还在天上飞)

标题:““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发者:科研人员躲进纸箱注意实验”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9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