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95字,读完约9分钟


监察组核对地方提交资料

寒冷加深的初冬季节,中央访问监察组来到了北京。

说“还有”是因为今年中央访问监察组的第五次实地审计,也是年国家信访局调整审计机构以来的第九次。

42个审计组,31个省,322个审计事件……这一系列数字是中央访问审计组晾的成绩单。

谁参加审计组?

11月初,国家信访局与国土资源部、住宅和城乡建设部、相关省市信访局等一起组成了6个审计小组,分为河北、辽宁、浙江、湖北、云南、陕西六省,对49个访问事项进行了实地审计,向全社会公开了审计情况。

11月5日,记者按照中央访问监察组辽宁组乘坐了去沈阳的高铁。 监查组与辽宁省信访局、国土厅等有关干部和当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汇合,共同组成“共同监查组”,对9个访问的几个事项进行了共同监查。

第一个审计组的成员主要来自国家关系部委。 但是,从去年1月开始,监察组首次引进信息媒体参与跟踪报道的月份,信访系统地方省局官员参加的5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参加了。

成员的结构变化反映了从审计构想单纯依赖体制内的行政力量到吸收社会力量的“齐心协力治疗”的一些变化。 这是国家信访局提出的对“阳光访问”的应对的执行,也是以提高审计实效为目的的现实考虑事项。

信访的部分事项多发于涉农、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民生行业,因此国土、居住建设等领域部委的专家的加入保证了当地审计的专业性。 这次辽宁组审计的9件访问的部分事项中,6件涉及征地拆迁,2件涉及社会保障,1件涉及环境保护。

地方省局可以分担访问审计业务负责人的参加,不给予上下业务关系带来的“不自然”或“人情”,另一方面向地方省局提供实战业务训练兵,提供检查本省业务的机会。 来自国家信访局的监察组成员认为“这其实是一举两得”。

国家信访局投诉处理副主任、中央信访监察组辽宁集团负责人王仕科认为,媒体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的加入不仅有利于信访审计工作的阳光透明,而且对信访案例审计更是不可或缺的监督力。

记者在11天的审计过程中,体会到这个组合认真地碰到了过硬的工作态度。

"我们的报告经得起验证. "

11月11日,沈阳市和平区政府的某会议室里坐满了人。 在室外,前几天席卷辽宁的那片雾霾还没散。 在室内,地方政府相关人员紧张地回答中央访问监察组的问题。

“工程什么时候开始的? ”。

“……这个……查一下吧”,地方政府的官员好像有点犹豫。

“你们的报告资料中明确记载了年4月,这一天准确吗? ”州长继续提问。

“……”,官员保持沉默。

“但是,根据信访投诉记录,信访者于去年7月投诉了这项工程未经批准而建设、妨碍人民的问题……”

随着审计组出示准备好的信访者的投诉记录,在场官员不自然地承认“……年”。

使官员沉默和出汗的问题几乎发生在记者注意到的所有信访的几个事项解决现场。

事实上,媒体不仅在网上公开了审计过程的监督和审计结果,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压力,还对审计组的成员提出了要求。

国家信访局投诉的监察组成员,因为征地批文的数据和地方提供的资料不一致,所以彻夜研究资料,在很多文件卷资料中整理了数据的来龙去脉。

“模糊的数字背后可能隐藏着问题。 必须确保数据,我们的报告经得起检验”,监察组的成员说。

对于可能出现的数据包等问题,中央审计组已经做好了准备。

根据国家信访局的要求,中央监察组必须完成各方面报告的听取、资料的阅览、现场实地调查、访问者和相关人员的会见、原因和责任的分析、审计建议的提出等6项规定的动作。 各环节,不可或缺。 国家信访局副局长李皐在以前的训练会上注意到“不回避矛盾,不怕不同意见,寻找最原始、最可靠、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国家信访局投诉处理副主任、中央监察组辽宁集团组长王仕科(左)对现场进行现场调查

“依法循规蹈矩”信访的几个事项以身作则

以“法治方法”为信访事业的基本合规性几乎是中央审计集团向地方各级部门传达的重要消息。 在审计过程中,访问的一些事项严格依法处理是否遵守规则是必须的检查项目。

11月6日,在第一站朝阳市,监察组的第一个问题指出了当地访问部门访问中的手续缺陷,比较了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回答访问者、回答意见书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详细的改善建议。 这种“自曝家丑”、“先自检”的实务方法,为整理之后信访的几个事项的其他问题,制定了参照指标。

“依法遵守规则”是记者听到的反馈提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 中央审计组的下层往往产生“立即有效”的效果。 比较使用地方信访事业可能发生的金钱购买平安,强力处理信访几个事项的情况,监察组在所有地方,强调信访几个事项的处理程序和措施的合法合规性,对各政府的行为

在11日的审计过程中,中央审计组完成了9件事项的处理,基本上每天达到1件。 其工作方式、节奏、强度和作风,也是基层信访事业部门的直观典范。

“权力所在,不可逾越”

信访人会见中央信访审计组会给提高条件、解决工作带来困难吗? 这是地方政府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每次见到信访者的环节,很多地方干部都很担心。

在实地审计过程中,这种担心逐渐被审计组的“位置不偏离”事业基本消除了。

在某些情况下,审计组选择是否与访问者见面。 即使比较信访人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也要根据相关政策法规积极解释,这些需求是合理的,这些需求是不合理的。 实际上见到访问者后,一些矛盾反而缓和了,解决过程加快了。

王仕科说,审计的首要工作是整理问题,提出建议,促使处理访问。 “我们代替地方政府向访问者表示态度,不要把困难留给地方有关部门”。

在关于市际、部门间等需要协调访问的几个事项中,中央监察组不仅要查明身份,还需要切实推进各方面的措施,巩固各方面的责任,推进问题的处理。

这次辽宁集团的9起事件中,有辽宁省提出的下岗职工安置事件,关于原来的省属公司和两个市,时间跨度达到20年,下岗职工多次访问也没有结果。 当地访问部门召开了联席会议明确了责任主体,但没有执行。 中央监察组第一次听取各方面的报告时,该市的分管负责人也没有出现。 监察组要求该市有关负责人必须立即来面谈。 监察组内各部门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也对这件事表示了确定的意见和态度。 第二天,该市分管负责人自主召开了与中央监察组的第二次会议,之后提出了整改执行方案。


监察组会见访问者代表(右一、右二),记录访问需要

个别市的“整改措施”没有恢复位置

王仕科表示,《审计建议》是六项规定动作中最重要的环节。 那是因为“政策法规也要通用,实践也要通用”。

他说,处理信访难问题的诀窍是依靠大众的力量。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信息媒体背后有舆论。 我们共同决定了是否站在大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是否具有操作性,访问的几个事项是否能顺利解决。

记者注意到,中央监察组提出反馈建议后,辽宁省信访局有关负责人立即表明态度,将建议转化为具体要求,要求各有关部门执行。

关于指出的问题,各地方政府表示接受批评,认真研究整改执行,其中也有差距。 一个城市的表现非常具体,确定了整改措施,但各个城市的整改措施看起来很模糊,被调回审计组,要求重新提供整改方案。

制作“网络+”民生“晴雨表”

记者获悉近两年辽宁省的信访受理量减少幅度很大。 以辽宁省营口市为例,该市来电来访量比去年减少了21.6%,省访问量减少了10.5%。

这是随着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深入,全国信访形势明显稳定好转的缩影。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网上信访的比重呈同步增加趋势。 截至2010年10月,全国网上访问量占访问总量(件批次)的40.5%,证明网上访问越来越成为反映大众需求的主要渠道。 作为民生“晴雨表”的信访数据,其变化来自哪里?

记者依法逐步访问制度,了解到随着访问分离等改革的推进,访问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另外,年初建立了国家访问新闻系统,更多的大众通过网络渠道进行了访问。

大力推进网上信访是信访事业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信访局推进信访事业与“网络+”融合的新措施。 这次审计以国家访问新闻系统的输入情况为特别主题的审计副本,希望中央将构筑“访问网络的主要渠道”的决心和政策的细节传达给基层,推进基层完整的“网络+”民生“晴雨表”。

审计组发现地方国家访问新闻系统的复盖范围有点不宽,访问的几个事项没有输入,部分是审计组到达当地前的两天追加的。 在一些地方,因为不知道输入报纸是否会成为评价指标,所以担心系统的采用。 另一方面,在稍微不发达的地区,底层访问者不习惯系统、甚至电脑的操作,也会影响访问数据的输入。

以营口为例,该市被审计了几个事项中的访问者,实际上2年前签订了安息香访问协议,但由于这个消息没有及时输入系统,所以这次也被作为积案,成为要点审计的对象。

辽宁省信访局的相关人士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在重新访问、轻网,这次看到网上访问的倾向,感觉到中央的态度,我们也应该改变了。” (记者唐月卫刘艳丹)

标题:“中央信访督查组辽宁行:权力到位不越位”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20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