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7字,读完约3分钟

牛羊都是胖乎乎的,新房子都是盛开的,炕上铺满了床,店里的粮食也是尖尖的。在翁牛特旗海拉苏镇的乐虎塔拉嘎查,曾经用歌词唱过的场景变成了现实。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所有这些变化都归功于优秀的工头,他就是带领牧民奋斗了18年的刘宝全。

为牧民寻找幸福的“好工头”

出生在牧区汉族家庭的刘宝全,从小就对牧民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1997年被选为翁牛特旗海拉苏镇乐虎·塔拉·加萨达的刘宝全深知民族团结是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为了融入牧民生活,刘宝全克服语言障碍,努力学习蒙古语听、说、读、写。同时,从少数民族历史中继承的民族文化也成为他研究的重点。从了解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到举办婚礼和葬礼,刘宝全可以轻松开始。他积极掌握市场信息,向牧民传递好消息,并帮助牧民解决关键季节的问题,如羔羊采摘和保护、毛绒上市、牧草收获和牲畜销售。

为牧民寻找幸福的“好工头”

在他任职之初,为了尽快解决牧民所关心的校舍破旧问题,他想尽各种办法,绞尽脑汁跑腿磨皮,筹集资金重建校舍,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在增加牧民收入的基础上,刘宝全和两委认真分析制约因素,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的新途径,把治沙、牲畜改良和商品化作为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突破口。户勒塔拉养牛协会成立,经纪人团队成立,牲畜交易市场开放,年平均销售超过10,000头牲畜。在每年的市场流通中,仅这一项,券商的年人均净收入就达到了8000元和30000元。随着翁牛特旗户勒塔拉养殖合作社的成立,在他的动员下,第一批18名牧民加入了进来。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包宏江说,在加入合作社之前,由于没有棚舍,他养的牛只能在冬天在外面冻着,平时喂牛喝非常不方便。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统一的管理,省去了很多养牛的力气,还可以在业余时间做其他的零工,这是每个人一开始都没有想到的。

为牧民寻找幸福的“好工头”

目前,乐虎塔拉嘎查的牲畜总数已超过1万头,屠宰率和商品率达到48%,实现了畜牧业数量和质量的双丰收。在刘宝全的领导下,在自然条件不太优越的情况下,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贫穷落后的户勒塔拉嘎查,已经成为人均收入5000多元的小康嘎查。

为牧民寻找幸福的“好工头”

现在,在家无所事事的刘宝全仍然离职。每当他听说牧民在家里需要帮助,他会立即上前帮忙。我听说67岁的贝建国失去了儿子,留下老两口带着劳动力留在家里,无法完全从事养牛的体力劳动。多年来,刘宝全帮助他们铺棚和饲料,这使得这对老夫妇能够继续在家饲养14头奶牛。没有他,我们就无法养牛,更不用说增加收入了。在嘎查有很多人得到了他的帮助。说到刘宝全,贝建国仍然心存感激。元旦那天,刘宝全将主动拜访有家庭困难的牧民,帮助任何需要帮助的人。(记者孟京行)

为牧民寻找幸福的“好工头”

欢迎关注:赤峰新闻网官方平台——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或搜索赤峰新闻网(或直接进入内蒙古日报)关注赤峰新闻网官方网站。请注明转载来源。

标题:为牧民寻找幸福的“好工头”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