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8字,读完约2分钟

8月10日,林西县齐河塘村的果农在内蒙古野果工业园检查野果的成熟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该村在内蒙古拥有一个年产值800万元的野果产业,催生了许多休闲农业实体,如农家旅游。目前,休闲农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式和消费形式,在我市发展迅速。截至7月底,该市共有980个休闲农牧业经营实体,共有12,826名员工,其中包括11,365名农民;它共带动了17874户家庭,接待了450万人次的访问,实现营业收入161448.9万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91678万元,利润总额16974.17万元,职工劳动报酬2100多万元。

赤峰市休闲农牧业遍地开花

全市创建了两个国家示范县和两个农村牧区休闲农牧业和旅游示范点;在自治区创建1个休闲农牧业和乡村牧区旅游示范旗(县)和6个示范点;在赤峰市农村牧区创建12个休闲农牧业和旅游示范点。宋风山庄创意作品荣获2013年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景观创意优秀奖。

赤峰市休闲农牧业遍地开花

2012年8月18日,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六大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第十八大农业文化遗产和自治区唯一的农业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旱作农业文化遗产。2013年5月,该系统被农业部列为中国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赤峰市休闲农牧业遍地开花

2014年6月12日,农业部正式将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列为中国第二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就产业类型而言,全市休闲农牧业发展有七种类型,即农牧型、园区农牧型、特色产业型、自然文化景观型、农家音乐、田园音乐、渔父音乐型、商业贸易型和民俗节庆型。区域布局主要包括城市郊区和周边地区的风景名胜区、传统牧区和传统农业区。

赤峰市休闲农牧业遍地开花

为了把休闲农牧业做大做强,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全面落实了保障措施,使休闲农牧业像万花筒一样绚丽多彩。在编制发展规划和组建组织的基础上,努力打造高、特、优、新、特的休闲农牧业地方品牌,做出典型引导。如克孜州关东车村依托青山景区,借助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引导经营自办农家乐的农民成立农家乐旅游合作社,集中建设30个特色民居,形成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的休闲农牧业民俗村。卡其走上了乡村旅游发展的道路,被称为卡其模式。大量知名品牌的休闲农牧业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美丽宁静的长城外桃花源正在向世界展示。

赤峰市休闲农牧业遍地开花

欢迎关注:赤峰新闻网官方平台——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或搜索赤峰新闻网(或直接进入内蒙古日报)关注赤峰新闻网官方网站。请注明转载来源。

标题:赤峰市休闲农牧业遍地开花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6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