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7字,读完约3分钟

扶贫产业进入园区,资金捆绑使用,合作社联合发展……赤峰市松山区着眼长远脱贫。根据贫困村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了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深度整合模式和扶贫模式。目前,61%的已建卡穷人依靠发展工业摆脱贫困。 扶贫工业园带动贫困家庭增加收入,摆脱贫困。上官地镇的头坝火村曾经是一个贫困的村庄。2016年12月,24名贫困人口全部从山麓转移到设施农业产业园,按照一户一室一棚的标准建设了24座太阳能温室,并采用订单回收方式。种植哈密瓜,每个日光温室一年可以给农民带来3万元的收入,人均纯收入6700元。贫困家庭现已在全村脱贫,实现了转移、稳定和报告扶贫。嵩山区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将农业园区作为扶贫的主战场,吸引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入园区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稳步增收脱贫,引领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该模式有效解决了扶贫产业发展缓慢、规模小、辐射驱动力弱的问题。近年来,嵩山区25个扶贫工业园区带动了2600户贫困家庭脱贫。

嵩山区:集中扶贫资金做大做强

贫困家庭获得工业扶贫资金既困难又有风险。这种扶贫“火种”如何参与行业受益和抵御风险?松山区对扶贫产业基金进行了更精细的设计——资金被捆绑起来,用于发展产业和集中精力做大事。现年71岁的刘经纬(音译)来自岗子镇红庙子村,他的余生都在山里的几亩薄田里打转。2015年,该村捆绑了“三村三户”扶贫资金、老促会扶贫资金和对口帮扶资金,试点建设了60亩冷棚扶贫产业基地。目前,它已经扩大到800英亩。包括刘经纬在内的95户贫困户,每户有一个凉棚,平均年收入超过6000元,全部被连根拔起。土地出让收入3000元,刘农业收入首次突破1万元。将分散的扶贫资金统一起来用于工业发展,可以说是一蹴而就的双赢局面,既保证了资金使用的效率和安全性,又使贫困家庭有了参与的动力和发展的信心,从而在工业扶贫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嵩山区:集中扶贫资金做大做强

贫困家庭通过参与合作社来摆脱贫困。这种资产型产业的扶贫模式意味着贫困家庭利用金融扶贫资金参与合作社,合作社提供技术包管理,贫困家庭成为股东,并获得有保证的红利。这种方法的最大优势是依靠合作技术和规模优势,贫困家庭共同发展,缓解了他们对技术、劳动力和劳动力不足的担忧。褚头朗镇孤山子村设施农业工业园区有80个扶贫棚。这是一个设施农业观光棚,自2014年以来由村里的贫困户以扶贫资金作为股份与村合作社共同建造。目前,全村30户贫困户累计将47.5万元扶贫资金从“三村三户”转化为股份合作社。贫困家庭可以在支付红利的同时享受土地转让和就业的好处,他们加入合作社后将摆脱贫困。(孙桂娟)

嵩山区:集中扶贫资金做大做强

扫描左边的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内蒙古更全面、更新的新闻信息。扫描右边的二维码或搜索赤峰新闻网(或直接进入内蒙古广播网),即可进入赤峰新闻网的官方网站。

标题:嵩山区:集中扶贫资金做大做强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