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40字,读完约8分钟

本报记者张孔娟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员、全国老龄机构服务标准化建设专家组成员、《深圳市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管理与服务标准化体系》主编、深圳市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敬老院院长华凌在“2016中日振兴论坛——中日老龄保障休闲研讨会”上介绍了敬老院的发展历程。

从深圳盐田福利中心看养老服务标准化

华凌指出,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以下简称“福利中心”)成立于1999年4月,是盐田区唯一的综合性社会公益机构,是区民政局的下属机构。其主要功能包括机构养老、日托、残疾人康复、残疾人培训和就业指导、社区居家支持、自然灾害避难和救援、慈善超市等。也是盐田区的区级社区服务中心和老年人活动中心。福利中心有91间老年护理室,有212张床。有医务室、残疾人保健中心、老年能力评估中心、中医保健中心等25个功能活动室,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空中华花园、农业治疗基地等户外活动场所。主要服务对象是盐田区的老年人,他们有三种无行为能力,即最低生活津贴、特殊照顾、丧失独立能力、残疾、痴呆、残疾、年老、独居和无法照顾家人。福利中心有185名老年人,平均年龄为82.9岁,其中93%为半残、半残和痴呆。

从深圳盐田福利中心看养老服务标准化

决心创新

华凌表示,与深圳其他公益机构相比,福利中心起步较晚,基础较差。2009年,共有150张老年病床,仅有80多名老年人和9名老年护理人员。老年护理人员持证率为0,空缺乏基本医疗保健。设施很简单,年收入不到100万元。这是深圳唯一没有申报等级的公共社会福利机构。2009年,在深圳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区民政局的大力推动下,福利中心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开启了“破茧成蝶”的美丽进化。

从深圳盐田福利中心看养老服务标准化

一是创新体制改革,率先实现市场化运行机制。2009年3月,经区委、区政府批准,福利中心按照“明确项目、确定岗位”、“竞争上岗、同工同酬”、“按事设岗、量入为出”、“多劳多得、激发活力”等六项原则,制定并出台了《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体制改革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这一改革解决了劳动合同签订等历史问题,初步实现了从行政管理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并带来了一系列制度红利。

从深圳盐田福利中心看养老服务标准化

二是创新运营模式,不断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经过几年的不断扩展和完善,福利中心融合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能够为不同养老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合适的养老服务。取得这些成绩,是因为中心及时把握养老服务需求,建设思路和服务理念先进,集体凝聚力和执行力强是重要支撑。

从深圳盐田福利中心看养老服务标准化

三是创新服务载体,有效聚合社会化服务资源。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公共养老机构,由于规模、场地、设备、人员、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很难扩大更多的服务项目,提供更准确的服务。该中心对如何引入有效的社会资源,参与服务老年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首先,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福利中心设立了地区社区服务中心和快乐老人,并招聘了11名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项目设置,引入了社会工作服务的概念。第二,充分利用志愿者资源。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不仅弘扬了传统美德,还增加了知识,同时也增加了老年人与社会互动的渠道和机会。三是引进专业科研资源。养老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团队和科研机构的参与和支持。为探索“护理与医疗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福利中心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区人民医院、梅沙医院、沙头角社会卫生中心等医疗机构签订了不同层次的合作协议;为了规范中心视觉识别系统的管理,福利中心与深圳市思班城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长期合作,研究适合养老机构的各种企业文化产品;为提高专业服务水平,福利中心与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在中心设立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研究生培训基地;与华大基因签署框架协议,与华大基因合作开展老年病基因研究。此外,目前,福利中心正积极与北京思特库养老服务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深圳汇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和技术开发公司进行谈判,并就下一步在福利中心建立测试培训基地进行合作。

从深圳盐田福利中心看养老服务标准化

第四,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首先,工作流程是列表式的。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不断的改进。根据工作性质、工作流程、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的不同,我们制定了15个类别和160多种形式,包括行政管理、生活护理、医疗保健、康复保健、业务培训、文化娱乐、精神安慰、后勤保障、食品供应、安全管理、老年人管理、寄养协议和能力评估。易于理解和操作的表单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员工的负担,并使数据管理标准化。二是行政管理信息化。养老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基础、档案、人事、接待、居住、盘点、收费、报告、护理、医疗、药监、餐饮、短信、捐赠、资产和决策等24个管理子系统,为中心的日常管理提供全面、科学、准确的数据,为生活在中心的老年人带来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务。第三,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安装了档案管理软件,建立了档案资料室,制定了九项档案管理制度。这些年来,该中心的档案,如官方文件、人员、服务、医疗记录、图像和物品,都已按不同类别进行了分类、装订和归档。第四,医疗服务的系统化。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心电图仪和急救货车;建立健全医疗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救援措施和应急预案;引进并实施了一些新的医疗康复项目;定期举办传染病、常见病、老年病的科普宣传教育;为老年人建立健康记录和医疗记录;实行医疗护理三级查房制度;拥有自己的医疗团队,成为医疗保险的定点单位。

从深圳盐田福利中心看养老服务标准化

实践“精确”之路

华凌表示,自2011年以来,我们建立了管理与服务标准化体系,包括“基础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服务标准体系”和“保障标准体系”四个部分。随着“管理与服务标准化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实施,琐碎凌乱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变得简单有序;有处理问题的规则和标准,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在“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服务”的创新实践中,福利中心迈出坚实步伐,取得可喜成绩,初步形成了具有盐田特色的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从深圳盐田福利中心看养老服务标准化

首先,做好能力评估,实现准确识别。老年人能力评估是推进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的基础,是为老年人提供准确服务的前提。在民政部行业标准出台之前,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老年人的能力进行评估:一是严格的入住评估,二是护理记录跟踪。2013年,国家民政行业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的发布和北京市老年服务信息技术创新研究所开发的《老年人能力评估软件》,为福利中心评估老年人能力提供了准确、统一、科学、规范、可操作的评估方法。目前,盐田区老年能力评估中心已经建成,所有设备已经到位。盐田区民政局拟在评估中心运行和评估团队成熟后,将老年能力评估中心扩展至盐田区所有社区,为政府制定老年发展规划和各项养老实施细则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从深圳盐田福利中心看养老服务标准化

第二,完善职能要素,推进精细化管理。首先,实施分区管理。根据不同护理区域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配置不同比例、不同素质、不同专业的员工,采用“轮班制、弹性服务、有效匹配”的方法,将每项服务任务细化到每个时间段,落实到每个员工。二是实现视觉识别管理。为了便于老年人的识别,福利中心采用老年人记忆深刻的颜色、手势、动物和花卉作为标记,并根据楼层和区域设计制作不同功能、内容和颜色的导向标志。强烈的视角冲击不仅有效地方便了老年人的生活,而且营造了一种精神文化氛围,形成了独特的景观。三是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科学规范各项服务流程,制定服务标准,建立严格的检查和评估体系,完善一套涵盖住宿、日常护理、医疗康复、膳食安排和老年人服务操作的质量管理体系。第四,我们高度重视风险防范管理。实现“五个第一”,即观察、评价、提示、认同和预防。

从深圳盐田福利中心看养老服务标准化

第三,加强团队建设,实施精准服务。实施精准服务的基础是人才培养。一是抓岗位培训;二是组织员工参与网络远程教育和培训;三是建立员工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

标题:从深圳盐田福利中心看养老服务标准化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9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