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8字,读完约4分钟

每个人都在说话

东西庙

2015年3月,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网上银行、移动支付、云计算等技术不断与农村金融融合,推动了农村金融产业的创新,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Aiji、净值、信息)。

“金融+互联网”推动“三农”创新发展

目前,农村信用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信息收集困难,农民缺乏金融知识,大多通过民间借贷筹集资金;二是信用意识薄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基础不足;第三,金融机构的信贷门槛相对较高,大多数农民被排除在信贷体系之外。

“金融+互联网”推动“三农”创新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旨在通过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通过数字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服务范围,降低投融资成本,提高投融资效率,通过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网络通信服务、移动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之手拓宽投融资渠道。基于机会均等的要求和商业可持续性的原则,更多的人能够以可控的风险和可承受的成本享受金融发展的成果。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浪潮中,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中流砥柱,银行业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抓住机遇,把握趋势,以数字手段充分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转型和转型。

“金融+互联网”推动“三农”创新发展

国有商业银行拥有许多实体网点,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过程中具有天然优势。在挖掘服务三农潜力的过程中,首先要整合互联网优势,加强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渠道在农村的建设和推广。第二,积极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三农”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掌握了大量“三农”客户的相关数据,但这些分布广泛的数据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数据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在构建大数据系统的过程中,首先要整合内部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完善数据模型,进行有效的数据挖掘和利用;第二,要不断扩大农业、农村和农民相关数据来源,加强农业、农村和农民数据对企业决策的支持。此外,完善信用信息系统也是解决融资问题的关键。农村客户普遍缺乏第二还款来源的担保,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依靠互联网金融,银行可以通过网上交易记录和现金流量识别优质客户,通过本地龙头企业为上下游客户提供担保,从而实现对“三农”客户整个产业链的创新融资服务。同时,银行应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跨境合作,并利用互联网公司的R&D能力开发更高效的平台系统。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也要做好风险防范,建立适合“三农”互联网业务特点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技术,有效检测网络钓鱼网站、异常行为和可疑交易,确保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互联网企业作为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领域的补充,凭借其方式灵活、流程简单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农村融资渠道,实现了城市资本回流农村的效果。

“金融+互联网”推动“三农”创新发展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应坚持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为农业金融投资项目、龙头工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实体和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提供融资、投资银行、资金管理和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今年,央行联合发布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和《农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可以盘活闲置土地资产,为农村贷款提供有效支持。目前,中国农村地区估计可转让土地的价值约为100万亿元。在国家扶贫战略背景下,金融机构利用部分土地资源作为抵押贷款,有利于扶贫和拓展巨大的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自主决定贷款的抵押率、金额、期限和利率。在简化贷款程序的同时,还应注意加强贷款风险控制。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以深化农业供给结构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新的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牢牢把握三条底线:粮食生产能力不能下降,农民增收势头不能逆转,农村稳定不能出现问题。在推进农业、农村、农民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商业银行任重道远。

“金融+互联网”推动“三农”创新发展

近年来,一些互联网公司加快了对农村市场的渗透,凭借灵活的方法和简单的程序有效开发了农村金融的“长尾客户”,凸显了其在一定时期内的优势,推动了农村金融的创新发展。

“金融+互联网”推动“三农”创新发展

当然,农村金融的发展也要求政府完善农村金融的“顶层设计”:建立农村金融评价指标,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建立政府主导的小额信贷担保体系,改善农村金融风险补偿环境;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基础体系,建设农村信用信息系统,提高农村信用基础水平。

“金融+互联网”推动“三农”创新发展

中国幅员辽阔,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市场广阔。对于“金融+互联网”的蓝色海洋来说,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

标题:“金融+互联网”推动“三农”创新发展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0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