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02字,读完约2分钟

近年来,为了保护草原生态,阿鲁科沁旗实施了禁牧。孟、吴、带着数万牧民离开了游牧生活,所有的牛羊都进了棚。

“我过去常常放牧,但每个人都不知道如何用谷仓圈来饲养它。”孟和吴表示,技术落后、资金匮乏、贷款困难等问题曾让被禁止放牧的牧民感到担忧。在短期内,生产成本上升,收入增长放缓,甚至一些牧民在夜间“偷食”。

孟和吴意识到"单干"已不再像过去游牧时期那样可行,于是与其他18名牧民成立了专业的养牛合作社,开始探索现代畜牧业的"合作致富"之路。

首先,贷款问题得到了解决。以前,牧民的牛、羊和棚舍不能抵押,但在加入合作社后,它们都被重新估价并作为合作社的资产进行投资。为此,孟、吴合作社成功向农村信用社借款近百万元,购置了大型打捆机、青贮机和拖拉机,实现了标准化生产。

“事实证明,从捡羊羔到剪羊毛,一个人必须做所有的事情。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分工合作,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孟和吴说,机械和专业分工提高了农业效率。现在,只有一个人必须做原先由五个人做的工作,其余的劳动力可以种植牧草和加工饲料。

“合作社的好处太多了,不仅使我们适应了禁牧后的生活,而且比以前挣得更多。”额尔敦华嘎查的牧民额尔敦巴贾德说,加入合作社后,每只羊的收入超过200元。他养了200多只羊,一年挣4万或5万元。根据赤峰市农牧业局的统计,农牧民加入合作社后的平均收入增长了近25%。

赤峰农牧管理站副站长韩忠学表示,随着市场越来越规范,合作社的利益优势越来越明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加入。目前,全市共有19.7万个合作社,约占农牧民总数的五分之一。

韩忠学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和发展专业合作社,创新农村管理体制。许多项目基金优先考虑合作社,良好的政策环境使牧民对发展合作社更有信心和勇气。

2007年,在赤峰市工商部门注册的农牧业合作社只有1,800多个,到2012年底,这个数字已经增加到3,658个。今年以来,合作社发展成井喷趋势,目前已达6135个,其中种植业合作社占42%,畜牧业合作社占45%。

韩忠学说,更重要的是合作模式提高了农牧民自发学习的积极性。加入合作社的农牧民合作意识更强,经常一起学习交流经验和新技术。

标题:内蒙古赤峰的牧民爱上合作致富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