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45字,读完约8分钟

王刚:铁汉温柔,精造国防利器。

——记录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航工业沈飞数控加工厂王刚

中工网记者葛文琦

大国工匠之王刚用高速移动的铣床加工了飞机零件。 中工网记者葛文琦摄

王刚正在向王刚班组的成员解释。 中工网记者葛文琦摄

中航工业沈飞集团曾经孕育了“忠魂永驻海天间”的我国第一架航母舰载机歼灭-15开发总指挥罗阳,这里也是创造了“0.003毫米加工公差”(“文墨精度”)奇迹的方文墨……这里是创造了0.002毫米精度极限的“大国工匠”

什么是大国的工匠? 你怎么解释工匠精神? 我们可以从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牌获得者、中航工业沈飞数控加工厂王刚班班长王刚事迹中找到解释这个问题的最标准答案。

王刚,发黑,腼腆,瘦,精神,但和30多岁的年轻人不同,有沉着和沉着。 可能是每个大国工匠的“标准装备”。

他加工的铝片能像a4纸一样薄0.1毫米。 他加工的铣床可以达到0.005毫米。 他的小孔铰刀技术能达到0.002毫米的精度极限……王刚的介绍是这个大国工匠的“功劳簿”。

梦想终于进入现实

1999年,刚从沈飞技术学校毕业的国王加入了沈飞企业。

住在机场附近,看到在沈飞行动的邻居整天进出自己向往的门,听到战斗机在天空空飞行的轰鸣声,在中学的时候王刚决心进入沈飞的工作。

树立梦想,一步一步向目标前进。 每天练习自己的专业技能,成绩优秀的王刚被老师叫去谈话,想让王刚考高中,考了大学进入了高等学府。 “我想进入沈飞的工作,所以要考沈飞技术学校。 ’总是腼腆的王刚此时一点也不犹豫。

他做到了。

进入工厂后,国王刚被分配到“铣刨机”队。 十七年如一日,王刚每天早上提前一小时上班。 总是纠缠师傅为自己工作。

新员工进入工厂后,有一年的实习期。 当时工厂的生产任务比较重,人手不够,以前也在这里实习过,领导找到王刚,希望他提前正式上岗。 这正好说明王刚的心很好。

“清晨,我看到了王刚铣床旁边的一堆铝屑。 ”。 弟子吴学文刚调到沈飞数控加工厂,很早就来到企业,对眼前的情景感到震惊。 多年来任务繁重,王刚没有感到太大压力。 处理各种技术课题是工友中普遍的共识,没有难题可以说是王刚最大的课题。

就职17年,王刚数不清自己度过了多少困难的日子。

每天至少15小时,每月上班时间在300小时以上。 面对困难的工作,连续一周,王刚和工人连日加班。 饿了的话,拿面包、火腿和方便面充饥。 困了,在倒在现场的铁架床上休息,一步也没松过。 “晚上回家站在床边就能睡觉”王刚说。

进入公司第一个月就和其他老师傅一样完成了定额。

“多做好产品,就是为国家做贡献。 ”。 把工作培养成兴趣是王刚业余的另一个成果。 午休时间,工人们在工厂空拉网置顶,打羽毛球,踢毽子,打乒乓球,散发着青春的活力。 工人工作室的角落里看到王刚的身影,经常静静地看书,思考如何处理技术问题。 “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运动,学过武术,但我最喜欢逛书店,下象棋。 ”。

不断更新技能的高度

“把每一件东西都当作艺术品来讲究”的事业才刚刚开始,国王就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 他继承了师傅张显育的良好工作习性。

“在事业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要求”当被问到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时,害羞的王刚说。 “为了确保加工质量,在工作之前,我在脑子里首先模拟了复印件,发现了有没有遗漏和改善的地方。 ”。 商业过程像欧洲早期的古老记忆宫殿一样清晰地出现在脑海里。

比较自己和速度,和现在比赛以前工作中消耗的时间。 与自己比较精度,缩小至少一半以上规定的零件误差范围。 和自己比温度,保持对工作的热情不减。

“无论做什么都要精益求精,在飞机上必须保证零件的安全运行。 ”。 只有挑战自己的极限,才能达到每年16年生产数万飞机零部件的无废品高度。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正在变革。 我强制要求提高技术人员的技能。 坚持“老了,老了”的终身学习,汲取养分是王刚全力前进的保障。

除铣削知识外,数控加工技术知识是王刚接下来应该学习的方向。

国王刚午休看书汲取新知。 中工网记者葛文琦摄

印有王刚班组所有成员名字的杯子。 中工网记者葛文琦摄

加工精度达到0.005背后的初衷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同样,“不想成为大国工匠的工匠不是好工匠”。

沈飞企业去波音企业参观的交流会上,王刚得知其中一个工件的加工精度达到0.25毫米,当时的王刚弟子达到0.3毫米的精度。 心里暗暗加了劲:“他们能做的,我们一定能做得更好,我一定要超过他们。”

接下来,国王刚开始像锣一样的加工实验,就挑战了最小的加工壁厚像a4纸一样薄的0.1毫米。 “钳工怕打洞,铣削工怕打平”,0.1毫米已经挑战了自我极限,但国王不满意。 经过间歇的重复实验,国王自己技能的新高度——铣削加工的手精度刚达到0.005毫米。

就像以前岌岌可危一样,在克服技术难题,优化技术后,国王在心中激发了成功的骄傲。

坚忍不拔、勇敢努力、不输、默默奉献,是沈飞数控加工厂工会主席焦威东形容的王刚。 “他差点把铣床旁边的水泥地从洞里挖出来。 ”弟子吴学文说。

王刚做得很恳切,要“拼命”出来的是工厂有名的“拼命三郎”。 做“航空人,可以看出责任重大,做新装备的话,需要很多费用。 ”。

工匠精神完成世代不可实现的任务

“双桨单舟总争渡,千帆竞渡江海”王刚知道,要想始终站在技术的前列,必须推进身边工人的“万象争先”,发挥“传带”的作用。

年9月19日,在沈飞的现场,成立了以军事化管理最初的员工名命名的班组——中航工业沈飞NC加工厂的王刚班组,中航工业“四歌”响起,至今没有中断过。

不到五年,他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安康杯”竞赛先进班组、中央公司先进集团、沈阳市先进集团、沈阳工人先锋号等称号,上了年纪进入了新阶段。

他领导的团队不仅克服了413项科研生产的重大技术和质量课题,还发明了12项国家专利,创造了经济效益1.9176亿元。

年,在某型号生产开发的重要阶段,国王刚带领他的年轻团队创造了所有产品“零缺陷”交货的奇迹。 在新机试制生产阶段,正是问题多发的时期,会产生质量问题、研发生产阶段的各种问题。 这次,他们完成了几乎无法实现的任务,这是沈飞研究开发历史上的第一次。

年率领弟子吴学文参加全国铣削技能大会,两人既是师徒,也是同行的竞争对手。 晚上回酒店,别忘了向徒弟说明难题。 发现弟子走路很困难,知道吴学文脚后跟长了骨刺,在大会集训的攻防期,国王刚放弃了半天集训的机会,就在外面举起烈日为弟子买了厚厚的毡垫,脚后跟挖了个洞。 徒弟看到工服上大部分被汗淋湿的师傅,至今还在说话,还在流泪。

忠诚构筑灵魂,灵魂通过忠诚高尚的百炼成钢,钢铁经过锻炼更加坚韧。 在王刚心中,什么都是沈飞人特有的航空情结更重,更珍贵。 高薪不动摇他,荣誉和光环也不陶醉他,王刚始终保持着谦虚安静的本色。 很多人劝他应该工作退了身,为自己和家人想了很多,王刚总是笑了。

"我想带她去旅行. "

关于恋人,国王刚停了很久,眼里含着眼泪,对妻子怀有深深的罪恶感。 年,王刚和妻子陈丽认识两年后进入了结婚殿堂。 结婚后没赶上蜜月,国王埋头于紧张的工作。 日常回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工作中的事件,妻子对此没有抱怨过,也没有太多要求。

今年5月,妻子因肺癌脑转移,颅内压上升,双眼失明。 陈丽生病后,每月自负的治疗费为1万元。 “卖了房子,也能治好陈丽的病。 ”。

两个人结婚后几乎没有离开过沈阳。 “马上就要迎来十一了,打算带着妻子在沈阳周边转转。”

王刚,“扫地僧”这样低调的技术大持,每天努力成为好班长,好师傅,好丈夫。

王刚所体现的坚定信念、大爱之心、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是我们工匠精神的最好解释。

标题:“大国工匠王刚:铁汉柔情 精造国防利器(组图)”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9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