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3字,读完约3分钟

赤峰新闻网合肥12月9日电(记者马茂瑞)基本生活护理、志愿者、文体活动、特殊集体照顾……随着公共服务体系制度的完善,老龄化压力越来越严重的中国基础社区加快了“互助养老”模式的探索,“互助养老”

安徽省合肥蜀山区南七街丁香社区的老人们知道自己的小区有一个“温暖快递”的车站。 每个车站都有一名社区员工和房地产企业的员工担任“快递员”,帮助社区老年人处理各种生活事务。 老年人只能把相关资料交给房地产“快递员”,再把它交给社区“快递员”,不能从小区领取养老金、救助大病、临时救助、医疗保险等。

“‘温暖的快递’只是我们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系统制度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还开展了日托、供餐、家庭医生等各种服务,处理老年人特别是残疾、空巢穴、失独等特殊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顾问题。 ”。 丁香社区党委书记凌睿说。

在此基础上,老年人团体之间也自愿展开“抱团供暖”,互相帮助。

2014年初,丁香社区中空巢穴老人去世10多天后发现。 为了避免社区60岁以上的1600多名老年人“边养活边不陪伴”的寂寞和孤独感,这里的6名老党员成立了“老年人共济团”,根据社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有趣的兴趣、生活习惯,让大家一起来

互助团长曹瑞勇( 62岁)告诉记者,为了防止独居老年人意外事故,“老年人共济团”成立了“敲门小组”,小组志愿者每天向社区独居老年人打招呼。

“老年人最害怕孤独,所以我们互助团不仅要在生活上互相照顾,精神上也要互相依赖”曹瑞勇说,“特别是残疾,独生子女中,作为重要的关心和服务对象,是社区介入照顾的人。

在中国各地,这种“互助养老”模式已经进行了很多探索。 河北肥乡县为了处理农村空巢穴老人的养老问题,召集了一个村子或附近几个村子的老人,照顾年轻时,照顾身体好,身体弱时,集中居住,通过互相照顾,“不离家,不离开父母”

根据全国老年人职工委员会的公开数据,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达到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老龄化压力,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表示,中国的现实状况和海外经验表明,在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制度的主体。

张来明建议将来增加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场所和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投资,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服务支持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养老服务的根本还是要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将来我们要在政府购买服务,建立社会组织迅速发展等多种玩法,继续完善公共服务,并对老人互助养老给予越来越多的支持。)

标题:“中国探索社区“互助养老””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20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