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79字,读完约6分钟

 

吴草坪用“太刀”把塞子的木片削薄了

树枝的雕刻大致完成了

逼真的亭子是软木画作品中常见的场景

文/刘玲芳摄影/张嘉奇

不留下名片

福州软木画由福州民间艺人吴启手创立于1914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又称软木雕、木画,以“无言诗”和“立体画”闻名,被誉为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和福州工艺美术“三宝”。 2008年入选第二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芝生软木画作品《闽都古韵》

传承人

吴草坪,福州软木画吴氏第四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人。

中心提示。

“那时大部分人都不做,大师封刀、民间艺人跳槽,大家各找了路。 我也卖过报纸。 妻子当时也开着食品杂货店,赚的钱的一部分投在软木画上。 ”。 吴草坪说。

20世纪70年代的福州西园村,因大规模软木画的工作人员和惊人的经济效益而一时有名。 当时的“软木画”对西园村来说,就像现在的“古典家具”在仙游水库下面一样,给各个西园村民的生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浅薄的印象。 对吴草坪来说,这个印记真的是抹不掉的。 当然,他也不想关掉。 因为这是一枚骄傲的勋章。

一个人玩了六十年游戏

在吴氏第四代之前,吴草坪和周围的大部分孩子一样,但7、8岁的情景成为软木画的学徒,学习了关于父亲吴钟沥的技艺。 吴草坪说“拿筷子的孩子都开始学软木画”在西园村并不稀奇,但他不要老了。 使用的心也不比别人少。

严格来说,在软木画“高峰”时期的80年代上万名生产军中,其实很少有人能说是很好的艺人,我想很多人在学习阶段只做亭和柳,就学到了很多。 吴草坪先生不同,在学习技艺的第一阶段,多次表现出熟练的一面,不仅诚实地完成所有的步骤,而且自己研究。 像蝉翼一样薄的木片,用途不同的工具刀就像他小时候最亲密的玩伴,小木桌是他的游乐园,灯一亮游戏就开始了。

“好几次想下车,如果没有全面的技术会怎么样? ’多亏了踏实的练习,吴草坪掌握了一个人完成精品的能力。 15岁时,他进入新店的木画工厂,在人才多的木画工厂也拥有一两项技术,一进入工厂就被选为二级技术人员,开始了用技术“吃饭”的一生。

吴草坪明白,对辣对象艺人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他没想到软木画的“这饭”端这么辣。 看到市场辉煌时期的繁荣,遇到了最悲惨的衰退和意想不到的邂逅。 那是90年代,对外贸易市场的“寒流”袭击,许多制造商过度生产,粗制滥造,以出口为中心的软木画陷入了不振。 “那时大部分人都不做,大师封刀、民间艺人跳槽,大家各找了路。 我也卖过报纸。 妻子当时也开着食品杂货店,赚的钱的一部分投在软木画上。 ”。 说到那时的事,吴师傅虽然不太感慨,但却意外的淡然。

最终成为大师的工匠并非一开始就没有心。 吴草坪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对软木画的认识很低,“万般有货,只有读书贵”的思想在当时也被认为是理名言。 更何况“全村都会做,出去是宝,回来是草”。 但是,经历了很多风雨的吴草坪已经不是当年刚拿起工具刀的小毛孩子,他渐渐改变了对软木画的看法。 “现在的时代不同了。 我们保护的是以前传递艺术的东西,创作的是艺术品,所以我们也是艺术家吧”

愿“后浪”变得更强

记者采访那天正好吴师傅和女儿,妻子收拾东西准备搬家。 有关软木画的东西堆到了面对这条街的车间的每个角落,过道里很多人可以一个人改变方向。 新家是后来开发的小区房间,离现在的职工室和西园村中心小学的软木画制作中心不远。 对此,我很感谢吴草坪的话,但有时有点无力的心酸。 “西园村的拆迁,当年有钱盖房子的人得到了很多赔偿,发扬软木画的人反而成了最穷人。 ”。

直到政府还没有大力支持的2005年,软木画市场依然苦于困境。 改革开放后,由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大大小小的木画工厂纷纷倒闭,只有吴草坪咬牙切齿,他组织的2002年创办的软木画创作中心是当时唯一的软木画生产研究公司。 2008年6月,软木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草坪也被确认为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 “现在做的大部分还是六七十岁的人,他们退休了怎么办? ’现在他最担心的是传承问题。  

1946年出生的吴草坪也快70岁了,依然每天马牵着蹄为软木画奔走。 在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等开设技术课程,在福州的旅行社专业设立“软木画”专家,与监狱合作为拘留中的囚犯提供技术训练……有各种各样的尝试,只是为了避免软木画陷入没有继承人的不自然状况。

同样投身软木画事业的女儿吴奕红说,父亲每周上学4~5天。 我想打破以前传下来的手工艺师带徒弟的方法,走“大学派”的路线,吸引更多的顾客。 吴师傅的想法也很简单。 “以前的软木画只有民俗没有文化,为了赶上后辈比我们强,把他的师傅“扔”到沙滩上,我作为传承人的工作成功了。 ”。

停不下来是手和心

吴草坪的职工室在西凤路附近,陈氏宗祠边的二楼大房间里,三四张木桌子排列在窗边,工具刀、木片姿势自由。 早上或深夜路过那里的话,抬头可能会看到影子淡淡的灯光。 当然,你可能在傍晚的乡村路和乒乓球台旁边遇到了他,除了饭后散步和乒乓球这两个“爱好”,他的生活完全被软木画占据了。

早上5、6点起床,准备上课材料,或者开始创作一天的软木画,或者到了晚上11点也不扔掉刀具。 即使现在有“资格”,他依然重复着这样的生活。 软木画有“丛山几百里,一框中尽”的美丽形容,但为了这美丽的景色,吴草坪一直从文艺少年那里奋斗至今。 小时候的玩伴工具和软木皮也成了一生的好朋友。

吴老师说,制作软木画使用太刀、尖刀、岩刀和其他创新的刀具。 材料主要是从西班牙、葡萄牙等地进口的塞子树皮,因为柔软性和可塑性很强。 当然,不是一开始就用手做的。 设计草图后,制作“亭台楼阁山水花鸟”等各种零件,然后组装。 “要注意远近,考虑各方面的透视。 有些人不会画画,只能拍照,还有很多老师只能用图案,在空造物中是不可能的。 ”。 吴草坪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他曾经为了制作《湄洲妈祖风景》,前后去了十几次湄洲湾,拍了五六卷胶卷,最后又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样的事件又很常见。

实际上,在软木画还没有变色的几年里,吴草坪的事业基地是自己家的老房子。 采访中,他多次指着记者后面桌子上的几张照片介绍。 那是年末拆迁前他特意拍的老房子的照片,他说“今年我要以此为原型制作作品”,有点依依不舍,有点期待的表情。 不能抛弃是老房子奋斗的痕迹,期待是新的开始。

【纠错】

标题:“资料:软木画传承人吴芝生的坚守”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20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