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4字,读完约4分钟

 

草庵摩尼教寺在泉州市区南门19公里外的晋江佗店苏内村,有万峰,又名万石山、华表山,是我国唯一完整的摩尼教遗迹。 始建于宁绍兴年间,因古代草构之家,故称为草庵。

追溯历史

马尼教在我国旧称为“明教”。 其教义混合了佛教、基督教、祓,是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莫尼创立的。 摩尼(公元216-276年)出生于南巴比伦的安息王族家庭,以拜火教为信仰基础,吸收基督教、佛教、古巴的巴比伦宗教思想,创立了摩尼教。 其教义于唐代传入泉州,被称为明教,崇拜光明,提倡清洁,反对压迫。 明初,明太祖厌恶其教义逼近国号,遂排除其徒,摧毁其宫,摩尼教从此不振,逐渐融入其他宗教。

草庵寺建在悬崖附近,建筑形式为石结构单檐休山式,四架椽,面宽三开,屋顶下用横梁单排华拱支撑屋顶,简单占朴。 其中最珍贵的是庵内依崖雕的摩尼光佛,是现在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摩尼教石雕佛像。 因此,泉州草庵摩尼教寺成为我国唯一完整的摩尼教宝贵史迹,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和中外交通史的重要实物依据。

建筑的优势

其中最珍贵的是庵内依崖石雕的摩尼光佛,石浮雕摩尼掉神像,做成圆浅的架子,直径1.68米,座像身高1.52米。 奇怪的是,佛像的脸是浅蓝色的,手显粉红色,服装是灰白色的,利用了岩石中不同的天然3色精巧的构造物。 头部比较特别,呈辉绿岩(青斗石)颜色,呈长方形脸,背部放射毫米光呈纹样,呈花岗岩石质,分发斗篷,坐在莲坛上,面圆润,眉毛隆起,下巴下有两根长须,嘴唇 穿着宽袖子的僧衣,胸前系着带子,结用圆饰扎着蝶型,两边垂在脚上,双手叠平,手掌放在膝盖上,神格严肃慈善,衣服褶边简洁光滑,用对称的纹样表现时代风格。 脸、身体、手三个部分巧妙地利用岩石不同的自然色调结构,风格大不相同,背上刻着毫米光刻着四射纹样,被世人称为“摩尼光佛”。 1987年8月在瑞典召开的国际研究曼尼教会议上似乎被选为徽章。

这座摩尼光佛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摩尼教石雕佛像,被列为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佛坛左上角写着“祝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喜舍本师圣像、考妣早生佛地者。 至元五年匕月日记》,五行楷书。 右上是阴刻比较粗糙的文案“兴化路罗山境姚兴祖,奉舍石室一完。 推荐第一个6月的正卿尧汝坚三十三宴会,姐妹郭氏五九太ru,继母黄十三娘,第一个哥哥姚月江,四年级的世界者。 ”。 这些复印件价值很高,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摩尼光佛造像和庵寺建筑年代可以租用的复印件佐证,非常珍贵,也是研究泉州明教的历史资料。

草庵考证

在这座草庵遗迹前端的20米处,出土了元代整齐的黑釉碗和60多件残留瓷器片。 这个完备的黑釉碗,口径18.5厘米,高6.5厘米,碗的内底部烧成时刻有“明教会”的三字,字径6.5厘米左右,其他的残瓷片也同样刻有“明”、“教”、“会”的三字,当时泉州明教会的活动状况 宋未元最初烧制了这样的黑釉钵,晋江磁巢数量很多,泉州市区近郊也有同样类型的发现,证明罗山草庵摩尼教遗迹的复印件记载被证实为黑釉“明教会”的瓷钵。 泉州的曼尼教活动在元代比较公开。 证明泉州的明教盛行以佛为崇拜。

泉州十八个读书人的孩子住在草庵勤奋读书,经常表现佛的形象,据说是文殊菩萨的现象。 这是因为摩尼光佛的坐像两侧弘一法师的手写木刻被对联“石壁光明被传为文佛现象”,“史乘记载在这个有名的贤读书中。 在庵前右20多米处的摩崖上,劝说清洁光明,倾注了大智慧。 无上真,摩尼光佛。


学术影响

草庵摩尼教寺引起了世界学术界、宗教界的一大有趣之处。 1987年8月,瑞典伦敦大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摩尼教学术讨论会,草庵摩尼佛造像成为讨论会的纪念吉祥物。 1991年2月,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团参观后,曼尼光佛被认为是这次考察活动的“最大发现”。

标题:“草庵摩尼教寺——世界仅存的摩尼教遗迹”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20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