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644字,读完约12分钟

[摘要]歌剧《白毛女》和原型剧《白毛女》家喻户晓,但李满天作为最早写《白毛女》故事的人家喻户晓。 《白毛女》的电影作品也没有他的名字。 对此,李满天很淡泊。

《白毛女》的剧照

11月8日是中国记协的成立日,2000年确立为“记者节”,与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唯一的三个领域节日之一。 根据国务院的规定,记者节是不休息职工的节日。

70多年前,一位记者根据《白毛仙姑》的故事,最初写了小说《白毛女》。 那么,回顾这个信息运营商的故事,作为纪念吧。

传说的背后一定有传说作家。 诞生于1940年代的歌剧《白毛女》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在中国歌剧史上留下了传说。 解放战争中,“白毛女”在动员民众、改造国民党军队俘虏中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可以说“学者有笔,但值得百万兵”。

第一个白毛女的故事,与甘肃临洮人有关,他是李满天。 李满天的真名是李春芳,别名涓丙,笔名林漫,1914年出生于甘肃临洮县漳阳镇线市区。 1942年,在晋察冀日报担任记者的李满天,根据河北平山县一带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故事,最初写了小说《白毛女》。

甘肃临洮和河北平山,两地相距数千英里,李满天是怎么发现“白毛女”的传说的?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传说?

1928年,临洮成为中学生时的李满天

小说《白毛女》问世,喜儿的原型成为了妇女救济会主任

划时代的古典戏剧之眼,似乎是无形的小事拉开帷幕。 李满天长期在晋察冀边区政府工作,关于白毛仙姑的传说,我听人说过很多次。 他毕竟每次追问它,都很难结束。

“白毛仙姑”的传说诞生于1940年以后,但传播得比较快,同时发展迅速。 李满天听到这个故事时,已经一天比一天完整了。

李满天生前听说过这个故事,仔细听了一下,回忆文案上写着没有人知道传说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也不知道口头故事的第一个创造者是谁。

1942年5、6月,李满天等待员工调动。 他利用这个空空闲的时间,很多人收集素材,然后把小说的初稿扯了出来。 不久,他成为《晋察冀日报》的编辑,又是业余,进行了仔细的编辑。 这样小说《白毛女》就逐渐成型了。 据说李满天先写报告文学《白毛仙姑》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然后改写成短篇小说《白毛女人》发表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

第一个故事是晋察冀某地,根据当地人的传说,有一个“白毛仙姑”,白发苍苍,身体雪白,晚上总是在群山之间奔跑。 村民们每月一十五日要给仙女供品。 灵验很明显,据说一夜之间供品就没了。 村民们惊慌失措,纷纷去寺庙求教。 谁知道,闹得越大,就越直接影响生产。 武委员会主任不相信这件事,和年轻的年轻人,拿着枪埋伏在圣殿附近。 果然,半夜一个人去圣殿拿贡品了。 武委会主任大声喝了一声,那个人转身就跑了。 武委员会主任追不上,来到洞穴,发现了蜷缩在岩山下的白发女人。

在武委主任的逼迫下,她才说出了情的理由。 这是佃农的女儿。 她的父亲被地主逼着偿还女儿的债务。 我得去地主家,地主家要款待她。 女孩长年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被地主的儿子强奸,又被地主的女性强奸,受不了屈辱的她,只能逃离地主的家,躲在洞穴里,晚上偷贡品生活。 因为看不见光而且没有食盐,所以身上长着白色的毛。 武委会主任很吃惊,把青年送到村子里报了信,全村都震动了。 白毛女逃到山上已经89年了,但不知道时间的变化,也不知道抗日政府的成立。 下山后,她在女性救济会上控告地主犯罪,政府镇压了恶霸地主,人们非常同情白毛女的遭遇,给了她各种学习机会。 在亲切的人的帮助下,白毛女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进步很快,后来成为了女性救济会的主任。

小说中喜儿担任了女性救济会的主任,李满天认为这样不能让人们认识到旧社会的悲惨,不能动员越来越多的民众参加抗战,建设敌后根据地。 他为了动员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抗战,把《白毛女》的小说原稿发给了延安的周扬。

那时寄信不方便。 抗日根据地之间,经常受到日寇的封锁,交通不便。 特别是晋察冀边区和延安之间,交通线在四五十里日军的封锁下,经常被敌人破坏,直到通过山区的第二条交通线打开,情况有点好。 1944年秋,李满天指导应县县委推进部就业时,会见了去延安的交通人员,抄写了小说《白毛女人》,交给了通讯员延安鲁艺的周扬。 李满天的通讯员运送稿件的日子是1944年的中秋节。

根据人们的回忆,周扬收到信后大为颤抖。 于是,划时代的歌剧《白毛女》慢慢酝酿下来。 据说最初的改编任务交给了鲁艺音乐学部长张庚。 稿子由邵子南执笔,邵子南是诗人。 但是彩排后,人们感到缺乏魄力,只好继续编辑。 这次贺敬之,丁毅操刀。 为什么选择20岁庆祝呢? 贺敬之切身感受到逼债,被债权人胁迫父亲去世,弟弟去世。 他把这种感情融入“白毛女”,只用了八天就交稿了。 张鲁以河北民谣“小白菜”为基调,刻画出“北风那吹”等有名的段子。 主角是河北人,喜儿由唐县人王昆演,黄世仁由宁晋人陈强演。

1945年4月28日晚,歌剧《白毛女》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首次公演,备受瞩目,几十年来“白毛女”感动了无数人,诞生了无数版本。

古典戏剧的时代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李满天在北大学习时拍照

虽然是北大的李满天,但是拿不出治病的一元钱

从青藏高原奔腾而来的泾川,穿过许多峡谷后,慢慢流入陇西盆地西缘的临洮。 临洮古称狄道,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开始消灭西戎部族狄氏,设置狄道县。 这是临洮建县的开始。 明代继盛担任临洮教师后,他留下的名联“铁肩扛道义,辛辛苦苦写文案”后,担当了临洮文人不变的风骨。

临洮说到李满天,今天认识的人不多。 但是,写“白毛女”的林相声广为人知。 李满天的笔名是林漫,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变成李满天。

长期关注李满天的姬广武,收集了很多李满天的资料。 今年夏天,姬广武被邀请到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之家休养,他意外地认识了国家一级作家、原河北省作协主席尧山壁。 尧山壁是李满天生前的同事,两人关系非常密切。 尧山壁详细讲述了众所周知的李满天。 整个事情的条理渐渐地整理好了。

李满天的家在洼阳镇线的市区。 房子不太好,有几亩薄田,有磨坊,才过日子。 遗憾的是,他父亲刚过40岁就去世了,家里倒了梁柱,生活变得更加困难。 生活的重担压在爷爷和母亲身上。 在李满天的童年记忆中,母亲瘦弱的身体,要整天辛苦,耕种祖父的田地,给磨坊挑粮食。 妈妈总是有簸箕,不断地筛麦子,簸箕啊,簸箕啊,总是不能簸的麦子……

穷人家的孩子早就在家了,李满天在县城断断续续小学毕业,成绩优异,家人又想办法送他去兰州上中学。 在兰州他接触了很多进步的书和革命文学作品。 20世纪30年代初,李满天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中文系),参加了1935年的“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离开了北大。

在北大,他基本上打工完成了学业。 他给人雕刻蜡版,制作誊写版报纸等筹措学费。 即使如此,只要维持生存,基本上每天只能吃一次午饭。 这么艰苦的生活,也在他身上留下了种种灾祸。 后来,他得了肺结核。 这种病需要静养,需要营养。 但是李满天的哪里有这些条件? 连“平民医院”的一元住院费都付不起。 他去世的病因,还是肺部感染引起的。

1975年,李满天(左)与临洮和朋友合影

临洮的时候,他刚为顾颉编了一本文集

不为人知的是,李满天还采访过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

顾颉刚,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古史辨别学派的创始人。 1937年9月,顾颜刚接受中英庚项董事会的管理委托,到甘肃、青海考察教育,基本结束至1938年9月。

顾颉刚于1937年10月1日飞往兰州。 到兰州后,他确定考察的第一批客户为临洮县。 那时的临洮,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城市。 学校的数量是全省地区最多的。 顾颉刚觉得,为了明确临洮教育迅速发展的经费教师等问题,有必要在临洮进行比较深入的调查。

10月7日,顾颉刚一行到达临洮县城。 临洮离兰州大约一百公里,走了三四天,中途留下李误,他们花了五天才到达。 这是顾颉刚先生的第一次临洮之行,他参观了岳麓山椒山祠、道统祠、哥舒翰纪念碑等,还与当时的临洮教育家杨明堂、杨瑞五及《新临洮日报》记者李林漫(即李满天)进行了恳谈,详细了解了临洮的文化教育现状。 顾颉刚应林漫的要求,写了4000多字的《编织通俗读物的经过》一文。 然后为临洮各界人士发表演讲,挥毫,13日离开临洮返回兰州。

顾颉刚先生还去临洮5次讲习班。 1938年1月8日至27日,每周三上课,上知识、教育、农业等课,区颔刚、王树民、金素兰等10多人教书。 每晚的座谈由顾颉刚、李林漫、周志郑等8人召集。

李满天还为顾颉刚召集和整理了集子。 他收集了区老师在不同场合在报纸上发表的关于边疆问题的一系列思考研究复印件,作为“区颔刚老师临洮的言论”的集子。 也许,写完这本文集后,李满天离开了家乡。

根据资料,1938年,李满天走向延安,参加了革命。 第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就任文学系第二期班长。 1939年7月,他从延安鲁艺搬到华北联大文学院剧系学习。

不得不说在延安的这种生活是李满天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物质条件很差,但饭基本吃饱了,让他轻松了在政治上也非常自由地解放了,没那么压抑。

之后,李满天被分配为晋察冀边区教育处秘书、科长、《晋察冀日报》编辑和记者。 于是,诞生了一部名为《白毛女》的小说。

李满天晚年的照片

我最开始写了《白毛女》的故事,但电影作品没有他的名字

如果没有等待调动的时间空,“白毛女”的诞生可能还需要好几年。 但是,战火时代的东奔西走,给李满天留下了遗憾——在转战的过程中,《白毛女》的手稿丢失了。

1947年7月,李满天在浑源县推进部工作,组织安排他在大别山一带就业。 他跟着南下的队伍通过阜平县时,把《白毛女人》的草稿和其他两三部小说的草稿委托给《晋察冀日报》的同事保管。 我知道李满天在南下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多个惨烈的战斗,所以这里也是当时比较安全的地方。 武汉解放后,李满天就职于湖北文联,就业比较稳定。 他给那一年委托原稿的同事寄信,请他邮寄原稿。 大概是1949年末或1950年初寄来李满天的,《白毛女》的手稿不见了,但其他两三篇小说的原稿还留着。 没有原稿,李满天当然很着急,所以写信追问,但对方说丢了。 得到这样的回答,李满天没怎么在意。 既然丢了,烽火时代也是不可避免的。

歌剧《白毛女》和原作剧《白毛女》家喻户晓,但李满天作为最早写《白毛女》故事的人却鲜为人知。 《白毛女》的电影作品也没有他的名字。 对此,李满天很淡泊。 据一个故事说,有一次,一些身体谈到了“白毛女”的创作,李满天也在,但他一句话也不说,微笑着听大家说。 直到熟悉内情的人说,李满天才知道写了《白毛女》。

新中国成立后,李满天历任赤峰新闻网社湖北分公司总编辑、河北省文化局副局长、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等职。 着有长篇小说《水东流》(三部曲)和歌剧《太平桥》等。

1964年,李满天在大连参加了他的小说座谈会。 在这次座谈会上,主持“鲁艺”工作的周扬介绍了林漫(李满天笔名),说“他是白毛女故事的作者,很多人不知道这件事,所以不能忘记”。

更别忘了,几十年来“白毛女”的故事所起的巨大作用,特别是在解放战争中,“白毛女”对改造俘虏的国民党军队起到了冲击作用,还出现了解放战士持枪射杀舞台上扮演的黄世仁的情况。 这部作品真的起着“书生一支笔,值得百万兵”的作用。 (文/图王文元)

标题:“谁最先写出了“白毛女”的故事?”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20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