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16字,读完约2分钟

7月9日上午,68岁的村民孟宪友摘下了绿色的葡萄。他被深深打动了:谁能想到这样好的葡萄会生长在这样一个黄土板上,有一英亩土地,收入相差近100倍?我,一个老农,从未想过。

孟宪友一家在西凉有两个葡萄大棚,占地约2亩。这块土地的收入因天气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着实让他大吃一惊。老人告诉记者,2005年以前,在西凉的山坡上种植高粱和谷子。那时,吃饭取决于天气。如果上帝不下雨,一年的收入就不确定了。按当时市场价格最高的高粱来计算,人工肥料和其他费用都被扣除了,常年有大雨会赔钱。2005年,这位老人花了3.6万元建了两个葡萄棚。2006年,他的收入是18000元,2007年他回到了原来的工作。2008年后,温室的收入全部是净收入。越来越富有的孟宪友卖掉了他开了多年的骡子,代之以三轮车。

木头沟的葡萄成熟了,在农民心中是醉人的

最近,在元宝山区元宝山镇木头沟村西凉区,一串沉重的蜜蜂被装进标准的盒子里,表明木头沟村的葡萄已经成熟。像孟宪友一样,农民们醉醺醺地生活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他们过去常常在这里种斜坡、收集汽车、玩篮子、煮锅。

木头沟村曾经是一个生产落后、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低、生产生活条件差的贫困村。木头沟村党支部书记鞠文友说,除了5000多亩耕地外,还有4000多亩山区靠天气吃饭。如果山区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农民的收入指日可待。2006年,该村在苜蓿和西凉等坡地上种植了1000亩露地葡萄,村民们以高价出售。第一次尝到甜头的村民们觉得葡萄每年都有点困惑。如果一年四季都生产葡萄,不是会有更多的收入吗?后来,村里有人发现这个斜坡上有地下水,在棚子里种葡萄是可行的。所以村民们一个接一个地把露天葡萄变成温室葡萄,村民们真正尝到了财富的甜头。蜜蜂、红松、玫瑰香精、奥古斯特等葡萄品种远销北京、长春、哈尔滨等大城市,葡萄价值从十多元、二十元到三十元不等。到目前为止,该村已开发了1500多英亩的温室葡萄,以前的贫困村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记者李福)

标题:木头沟的葡萄成熟了,在农民心中是醉人的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