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4字,读完约5分钟

我们的记者刘辉

“未来五年,mainland China家族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创新需求、竞争、整体经济形势以及吸引和留住人才。尤其是对持续创新的需求,mainland China 73%的家族企业认为这是未来五年的首要挑战,而在2014年,认为这一点的企业比例为66%。”

持续创新是家族企业首要挑战

这是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11月3日发布的2016年全球家族企业研究报告《如何缩小战略差距——缺失的部分》的观点。这份报告每两年出版一次。它还表明,未来12个月mainland China家族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市场条件、企业重组、员工招聘和行业竞争。

持续创新是家族企业首要挑战

接受调查的公司中有70%实现了销售增长,后续计划也很薄弱

“中国经济正从国家主导、以制造业为导向的模式转变为由消费需求和服务业驱动的新模式。在经历了繁荣之后,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家族企业必须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中国审计部(China Audit Department)合伙人孙进表示,2016年的调查显示,mainland China家族企业的业绩在上一个财年有所下降,接受调查的家族企业中,只有73%实现了销售增长,而2014年这一比例为84%。

持续创新是家族企业首要挑战

2016年,普华永道对50个国家和地区的2802家企业进行了调查,其中mainland China 48家,香港52家。根据《塔拉瓦特》杂志2014年进行的一项调查,mainland China 85.4%的私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吸收了65%的总人口,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65%。香港60%至66%的私营企业是家族企业。

持续创新是家族企业首要挑战

根据普华永道的报告,mainland China和香港只有10%的家族企业有完善的继任计划。2016年,mainland China 43%的家族企业倾向于将企业所有权移交给下一代家庭和继承人,而在香港这一比例为31%,但将引入专业管理团队参与管理。

持续创新是家族企业首要挑战

香港家族企业认为,未来五年的主要挑战是整体经济形势(60%)、创新需求(56%)、吸引和留住人才(52%)以及日益国际化的环境(52%)。日益国际化的环境尤其吸引了香港家族企业的注意。

持续创新是家族企业首要挑战

在德国、比利时、土耳其、希腊、罗马尼亚、墨西哥等国家,超过半数的受访企业认为有必要跟上数字化和新技术的发展,以确保个人和企业在未来五年的长期发展,并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持续创新是家族企业首要挑战

在全球范围内,69%的受访企业的下一代已经在企业中工作过,比2014年增加了55%。三分之二的受访家庭成员认为下一代家庭成员需要更加努力来证明自己。大多数下一代家庭成员也同意这一点。

持续创新是家族企业首要挑战

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传承是家族企业的主要目标

在成长战略和融资方面,mainland China大多数家族企业计划在现有市场上发展核心业务,而很少有企业计划开拓新的市场和领域。这可能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和技能,担心海外国家的政治风险或缺乏资本扩张。尽管普遍缺乏外部资金,但mainland China绝大多数(93%)希望实现10%或以上增长的家族企业将通过外部融资实现增长,全球平均增长率为78%。

持续创新是家族企业首要挑战

孙进说:“面对复杂的环境,mainland China和香港的家族企业应该注重业务转型和创新,积极应对市场和经济条件的变化,同时也需要招聘或留住人才,或引进外部专家协助发展。提高盈利能力和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传承是家族企业的主要目标。”

持续创新是家族企业首要挑战

报告称,尽管整体前景相对稳定,但研究显示,家族企业的增长可能受到缺乏战略规划的影响,而非经济或其他外部因素。事实上,现在家族企业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源于缺乏长期发展战略,这就是所谓的“缺失部分”,即在家族和企业的管理中,特别是在接班人规划领域,缺乏专业化运作、管理成长、创新和数字化发展。这可能会导致家族企业无法将之前的承诺转化为可持续发展。

持续创新是家族企业首要挑战

在考虑新的海外市场时,大多数受访家族企业认为,政治和经济稳定比增长潜力更重要。普华永道和香港私人企业市场管理合伙人黄表示:“研究指出,家族企业是全球经济的推动者。与非家族企业一样,家族企业也需要在大趋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迎接同样的挑战,以保持竞争力,实现跟随市场变化的可持续发展。家族企业的所有者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中保护他们的企业。它需要进一步接受全球趋势和外部专家的建议,引进创新和最佳商业做法,并使其业务多样化。”

标题:持续创新是家族企业首要挑战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9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