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2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黄俊义

最近,国务院发布了《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和实施企事业单位排污许可证管理进行了部署。旨在进一步推进环境治理基本制度改革,提高环境质量。

排污许可制促环保基础制度改革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写道,全面实施《纲要》,改革、完善和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许可制度,使之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体系,有利于全面落实污染主体责任,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不断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排污许可制促环保基础制度改革

据了解,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地方试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截至目前,20多个省(区、市)共向24万家企事业单位发放了排污许可证,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从整体上看,很难充分发挥管理体系的效率,例如,企事业单位的污染控制责任没有落实,环保部门的监督没有落实到位。

排污许可制促环保基础制度改革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加强,环境治理政策不断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是重点方向。

2013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改革环境治理的基本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环境的基本制度。2015年发布的《生态文明体系改革总体规划》提出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统一、公平的企业排污许可证制度,并依法发放排污许可证。排污者必须持证排放污染物,严禁无证或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放污染物。

排污许可制促环保基础制度改革

业内专家认为,排污许可证可以促进企事业单位污染治理主体责任的落实,提高环境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同时促进我国建立精简高效的固定源环境管理体系,其引入将全面惠及环保行业。

排污许可制促环保基础制度改革

《建议》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20年,完成所有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有效运行,各项环境管理系统精简、合理、有机衔接,落实企事业单位环保主体责任。基本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科学的技术体系和高效的管理体系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固定污染源的全过程管理和多污染物协调控制,实现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和精细化

排污许可制促环保基础制度改革

具体而言,目前统一排放许可证规定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鼓励地方政府依法将固体废物和噪声纳入排放许可证管理。逐步、分行业、分阶段最终实现排污许可证的全覆盖。率先推进火电、造纸行业排污许可改革,同时在京津冀试点地区开展钢铁、水泥行业;2017年,完成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重点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到2020年,国家将基本完成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发放。

排污许可制促环保基础制度改革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赵英敏在解释《规划》时表示,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排污许可证制度建设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与环境评价制度相衔接,与总量控制制度相结合,确保精简高效;要推动企事业单位落实污染治理主体责任,加强自我监控、账目记录、信息披露,自觉接受监督;要规范环保部门的监督执法,严格按证监管,提高环境管理精细化水平。

排污许可制促环保基础制度改革

此外,“方案”要求以标准化和有序的方式发放排放许可证。制定排污许可证管理清单,推进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逐步实现排污许可证全覆盖。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颁发,以地方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准。要细化现有企事业单位污染排放控制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确定许可内容。环境质量不合格的地区,应当对企事业单位排放的污染物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排污许可制促环保基础制度改革

赵英敏强调,排污许可证改革是对固定源环境管理体系的重建和加强。各地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监督,强化问责,确保工作有序推进,真正把排污许可证制度建设成为固定污染源管理的核心制度。必须立即实施“方案”,首先进行火力发电和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和发放;依法加强事后监管,严厉打击无证排污和违规排污行为;依托国家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按照要求做好数据对接工作,实现数据整合、信息共享和公开披露;要做好部分地区和行业的试点工作,找出问题和方法,探索成熟实用的排污许可证管理模式和实施路径,逐步向全国推广。

标题:排污许可制促环保基础制度改革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9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