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51字,读完约6分钟

核心提示: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最近已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到2030年,“四纵四横一环”的城际铁路网将在京津冀京唐秦的土地上基本形成。

近3500公里“巨量”城际铁路如何“落地”?

如何降落近3500公里的巨型城际铁路?新华社记者就京津冀城市铁路建设问了七个问题

新华社记者丁静李坤王敏

北京——现有城际铁路24条,总长约3457公里,投资可达6500亿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近批准了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到2030年,京津冀京唐秦四纵四横一环的城际铁路网将基本形成。

这笔巨款从何而来?将近3500公里的城际铁路怎么能着陆?近日,记者前往城际铁路建设现场,与轨道建设者、政府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就人们关心的关键问题进行了交谈。

近3500公里“巨量”城际铁路如何“落地”?

将土地开发收入回馈给轨道交通公益事业

记者:为什么京津冀城际铁路采用轨道+土地的模式?这将给中国的轨道交通建设带来什么变化?

郝维亚(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和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鼓励在特定范围内对火车站及邻近地区进行土地综合开发利用。

近3500公里“巨量”城际铁路如何“落地”?

长期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轨道交通建设陷入了难以盈利的境地。中国需要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改变政府主导的公共产品长期供给机制,利用轨道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收益来回馈轨道交通建设。

近3500公里“巨量”城际铁路如何“落地”?

程世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交通研究所城市交通办公室主任):这种模式强调建设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和居住于一体的高密度城市功能区,既节约了土地,又将土地开发收益回馈给轨道交通公益事业。这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轨道交通盈利模式之一。

近3500公里“巨量”城际铁路如何“落地”?

三地共担责任,共享利益

记者:轨道+土地模式将如何登陆?

郝伟亚: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和京津冀联合发起的。它是三地轨道建设的主体,三地有共同的责任和利益。根据《关于成立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的合作协议》,项目建设资金原则上通过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收益进行平衡。

近3500公里“巨量”城际铁路如何“落地”?

金瑞勇(京唐城际铁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这一模式目前正在京唐线项目中探索和实施。这条铁路有149公里的里程和8个车站。建设期4年,总投资449亿元。该项目已获批准,预计将于2020年完成。

近3500公里“巨量”城际铁路如何“落地”?

其中,北京城市分中心站作为北京的起点,将按照北京市政府的要求建设大型地下综合枢纽站。通过车站及周边地区的综合土地开发,铁路和车站的建设和运营费用将得到补偿。

近3500公里“巨量”城际铁路如何“落地”?

王(京滨城际铁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京津滨海新区铁路与京唐线在京包段同线。建设里程97.8公里,投资238.1亿元,预计2020年竣工。我们在设置车站时已经作了全面的考虑。例如,在天津市宝坻区周良庄设立一个车站,就可以在这里带动京津新城;在燕郊和大厂设站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近3500公里“巨量”城际铁路如何“落地”?

轨道施工应注意把握施工节奏

记者:巨额投资从何而来?会引入社会资本吗?

高明(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项目负责人):根据规划中的测算,京津冀地区将建设24条城际铁路,规模约3457公里,投资可达6500亿元。

郝伟亚:土地综合开发的效益正在逐步显现。目前,我们已经申请了一些优惠的银行贷款进行前期建设投资,后期将通过票价、广告、物业等综合经营收入和土地综合开发收入偿还贷款。三地将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工程造价的补偿方式。由于不同的土地价值,一些地方支付更多,一些地方给予更多的土地。

近3500公里“巨量”城际铁路如何“落地”?

姜道斌(天津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总经理):轨道建设前期资金需求较大,但土地开发培育过程较长,短期内郊区土地难以盘活。同时,长期的投入产出周期也会影响社会资本进入的积极性。在轨道建设中,应加强土地综合开发的研究工作,把握建设节奏。

近3500公里“巨量”城际铁路如何“落地”?

北京:土地出让金收入的50%纳入轨道交通建设基金

记者:根据中国目前的政策,土地一级和二级联动开发仍需解决。北京有什么好的探索?

周正宇(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近年来,北京探索了铁路+土地收益回馈交通的道路。根据北京的土地出让政策,土地市场交易按设计方案进行,交易后土地出让金收入的50%纳入轨道交通建设基金。

近3500公里“巨量”城际铁路如何“落地”?

截至目前,北京综合设计地铁站约占地铁站总数的38%,已完成4个综合项目,累计集约用地约86公顷,政府土地收入增加40亿元,轨道交通反馈60亿元,保障性住房约90万平方米。

近3500公里“巨量”城际铁路如何“落地”?

程世东:土地一、二级联动开发是轨道+土地模式落地的关键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地在现有条件下探索制度创新。

交通导向型布局:有利于破解京津冀地区的“洼地效应”

记者:轨道站土地综合开发将会释放哪些红利?

郝伟亚:车站是一个小城市中心。对于城市来说,空是优化的,这有助于从根本上治愈大城市的疾病。

例如,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昆嵛河附近的地铁10号线二期5号停车场项目,自下而上由地铁、商业配套设施、停车场和住宅(含经济适用房)组成。目前,所有的房子都卖完了,这相当于空 13万平方米的开发量,创造了60亿元的价值。轨道交通与周边物业之间的良好互动不仅确保轨道游客能够更好地反馈建设投资。

近3500公里“巨量”城际铁路如何“落地”?

高明:京津冀区域城际铁路网体现了交通先行的规划理念,既解决了区域交通需求,又更加注重空空间、产业和交通的协调,有助于京津冀区域解决萧条效应,实现均衡发展。

近3500公里“巨量”城际铁路如何“落地”?

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新起点——国家重大战略

记者:轨道+土地模式有哪些创新?

金瑞勇: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突破了中国铁路固有的建设模式,投融资体制改革也打破了坚冰。过去,高铁建设不能由地方控制,但现在正在逐步探索地方控制,中国铁路总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和标准支持。通过轨道与土地的整合开发,突破了传统的依靠资金和银行贷款的模式。

近3500公里“巨量”城际铁路如何“落地”?

姜道斌:京津冀城际铁路公司是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适应国家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成立的。下一步应该是提前规划运营阶段,加强各种运营管理模式的示范,让运营部门尽早介入,确保这种模式的良好和普及。

近3500公里“巨量”城际铁路如何“落地”?

郝伟亚: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的批准,是国家重大战略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希望轨道+土地模式的探索能够帮助京津冀在轨道上加快区域经络的开放,为构建环渤海经济增长新引擎和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做出贡献。(结束)

标题:近3500公里“巨量”城际铁路如何“落地”?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2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