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0字,读完约4分钟

上周,深圳迎来了第二个国际制造商周,虚拟现实/虚拟现实的概念再次掀起了一波浪潮。

目前,中国已经有数百家专注于虚拟现实的初创企业,其中有许多公司在新三板上市。然而,在梳理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这些虚拟现实公司的发展大相径庭,盈利模式不够清晰,并且有赔钱和赚钱的趋势。

VR盈利模式不清晰 大批公司面临淘汰

新三板虚拟现实公司

一半以上的损失

2016年被称为虚拟现实的第一年。根据投资银行digi-capital发布的报告,到2020年,全球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而国内虚拟现实市场将在2015年至2017年的三年内实现200%至300%的高速增长,2017年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1.6亿元。

VR盈利模式不清晰 大批公司面临淘汰

据记者统计,目前新三板市场有23家公司主要从事虚拟现实行业,涉及虚拟现实概念。从这23家公司上半年的表现来看,虚拟现实行业的发展似乎没有其概念炒作那么火爆。

VR盈利模式不清晰 大批公司面临淘汰

据上半年年报显示,上半年有13家公司出现净亏损,其中包括身临其境和曼恒数码(Manheng Digital),这两家公司主要从事虚拟现实多年。

从事虚拟现实相关行业9年的高新技术企业曼恒数码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39万元,同比增长95.48%。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79%,但仍亏损711万元。

VR盈利模式不清晰 大批公司面临淘汰

被誉为虚拟现实第一股的新三板,表现并不令人满意(爱智、净值、信息)。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0万元,同比下降62.43%,净利润亏损647万元,亏损增长194.48%。

VR盈利模式不清晰 大批公司面临淘汰

另一家专注于数字视觉体验的公司上半年亏损严重,净利润亏损500万元,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9.24%。

在这23家公司中,上半年利润最大的是蒙云什邡。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7521.84万元,同比增长983.45%,净利润3126.99万元,同比增长17.619%。

另一家净利润超过1000万元的公司是田燕科技,该公司已从医疗培训跨越到虚拟现实行业,净利润为1580.98万元,同比增长176%。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八家盈利公司的净利润都在100万元以下,合计约2000万元,但并不等于一家公司的利润。

商业模式仍不明朗

许多公司正面临被淘汰

国内虚拟现实市场刚刚起步。经过一波又一波的概念炒作,如何在第一年后生存并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是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仅从硬件设备和R&D的角度来看,国内许多企业仍处于局部模式和轻技术状态,内容单一,缺乏创新,这从市场上大量的vr眼镜可以看出。

安信证券分析师朱海滨指出,国内虚拟现实市场的硬件领域涉及虚拟现实显示器、虚拟现实眼镜盒和虚拟现实一体机,但80%以上的产品是虚拟现实眼镜盒,技术含量低,制造成本低,进入门槛低。只有少数几家制造商生产具有核心技术的虚拟现实显示器和虚拟现实一体机。

VR盈利模式不清晰 大批公司面临淘汰

每家公司都尽一切努力开发符合虚拟现实概念的产品,但盈利模式仍不明朗。

例如,蒙云软移动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加强了虚拟游戏开发和移动互联网广告发布。

例如,参与虚拟现实为铁路和地铁机构制作虚拟现实解决方案的滕世鑫,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2万元,同比增长149%。然而,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高铁线路里程大幅增加,车辆和设备数量快速增加。因此,各操作站所需人员数量迅速增加,培训压力急剧增加。

VR盈利模式不清晰 大批公司面临淘汰

投资者对投资虚拟现实相关领域的公司也持谨慎态度。一位投资新三板的人士告诉记者,虚拟现实在过去两年刚刚成为热点,但从目前的盈利模式,到技术层面,到用户体验,还不清楚,而且大部分都停留在概念上。“我接触过一些自称是虚拟现实的公司,我经常看不到实际的产品,也没有技术含量。”他说。

VR盈利模式不清晰 大批公司面临淘汰

据艾传媒咨询(Ai Media Consulting)报道,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有大量硬件初创企业被淘汰,许多企业也将从内容方面切入,从硬件生产到内容输出。

对此,中银国际分析师田世信指出,虚拟现实硬件性能将在1~2年内突破,行业标准和生态平台将会诞生,但主要是由海外硬件巨头引领。然而,国内创业型中小企业硬件开发技术竞争力不足,项目投资热潮导致虚假概念和炒作现象。国内虚拟现实硬件行业必将面临重大洗牌。目前,在2015年一轮淘汰后幸存下来的五、六十家硬件企业中,只有少数可能最终存活下来。

标题:VR盈利模式不清晰 大批公司面临淘汰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3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