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91字,读完约5分钟

今年8月,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动物园的大熊猫“阳阳”诞下了一对龙凤胎。在为雌性熊猫宝宝起名“福凤”后,该动物园通过公开征名和民众投票,为雄性大熊猫幼崽取名“福伴”,意思是“幸福乐趣的陪伴”,表达了当地民众的美好祝愿,也标明了熊猫宝宝的身份。 外国人学习中文时,往往也需要一个中文名字来帮助他们融入到汉语环境之中。笔者通过与一点老师和外国汉语学习者的交流,发现要起一个地道的中文名并不容易,需要深入地了解中文和中国文化。

我想要中文的名字

无论是在从业学习中,还是日常交流中,我们都需要采用名字。初到中国时,一点外国朋友就因为没有中文名字而苦恼。 维卡是一名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现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她在俄罗斯学习中文时,老师帮助她将俄语名字viktoria翻译成了中文名字“维卡”。从俄罗斯的中文课堂到现在来到中国留学,她一直采用“维卡”这个名字。“但来到中国以后,我发现订酒店、网上购物的时候都需要姓名新闻,在这些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中国式的名字有点麻烦。”维卡说,“所以我很想给自己取一个听上去和中国人一样的名字,那样在中国生活就更方便了。” 据年浙江师范大学对在校留学生中文名字的统计,有34%的留学生和维卡一样采用中文译名。与中文姓名相比,译名可以降低对汉语的陌生感。但译名缺乏文化内涵,不够中国化,某些场合下采用也不够便捷,所以中文译名有时不能比较有效满足留学生们取个地道中文名字的愿望。

自己命名的问题很多

有了对中文名字的需要,有些外国朋友会自己取中文名字。在南开大学的留学生中,对中国文化比较了解的泰国留学生为自己取名“林如意”,俄罗斯女生取名“冷若秋”,她们的名字既好听,又表现出对中国的了解。

但是,由于不熟悉中国人的命名习惯和中国文化,他们自己的命名经常有一点问题。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苗笑武老师发现,外国人取中文名字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盲目的现象。有的外国朋友取中文名字的时候可能只是因为某些偶然因素,比如看见某些中文名词产生一时的有趣,便借用过来,并没有深入了解文案的真正含义。有的外国朋友的中文名字的意义可能流于表面化,过于简单。另外,中文里面的同音字、同音词非常多,外国朋友由于对这方面的语言现象了解不够深入,可能在取名字的时候,会无意中让自己的中文名字跟一点贬义词或特殊意义的词汇出现同音“撞词”现象,从而闹出笑话。 钱德勒·万斯来自美国,他已经在中国上海从业6年了。他的中文名字叫万正豪。刚到中国时,为了能更好地融入中国朋友的圈子,他很想给自己取一个中国名字。来中国之前,他就很喜欢李小龙的武打电影,所以他想取名李小龙,以表现自己对中国的了解和对中国功夫的着迷。“我第一次跟朋友说我要叫李小龙的时候,他们都笑了。他们说,在中国和名人重名是很奇怪的,但当时我的中文课上的同学都觉得叫李小龙没问题。我觉得我们还是不了解中国人的取名习性。”

名字的背后是文化

中文积累不足、缺乏文化理解等原因,造成了外国汉语学习者取中文名字时的困难。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帮他们改名、取名。这不仅是为了给外国汉语学习者起好名字,还是为了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姓名文化。 万正豪的名字就是请中文老师帮忙取的。他说:“我告诉老师我喜欢李小龙,老师说李小龙正直、有男子汉气概,中文里的‘正’‘豪’是这个意思,所以叫我‘正豪’。她还建议我姓‘万’,因为它和我的姓‘万斯’发音很像。”老师还告诉万正豪一个帮外国人取中文名字的网站,只要采用者输入母语姓名和出生年月,再选取一种想要的寓意,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应的中文名字。万正豪采用后才知道中国人的名字都表达了一点美好的意思,名字中的各个字都有一定的意义。“我的老师还告诉我,中国人取名时需要注意很多问题,比如名字的发音和声调,声调上扬的名字听起来会更响亮。而且我听说,好的名字还会给人带来好运。”万正豪说。 在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老师和中国学生也都会积极帮助留学生取名,同时十分注重名字携带的文化含义。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生张慧子告诉笔者:“我们帮留学生取名时会先问他们对中国有那些了解,选一点跟他们有趣有关的字。取名时还考虑他们的性格优势,或者找一点典型的、有文化意义的汉字。首要目的是取一个很有中国优势的名字,拉近他们与中国的距离。”名字取好后,老师和中国同学还会热心地向留学生解释名字的意思,帮助他们理解中国人对名字的重视。 名字,组合了不同汉字的语音、字形和语义。取一个中文名字,既是学习汉语的需要,又能帮助外国汉语学习者深入地学习汉字,理解中华文化。苗笑武老师指出:“中文名字可以帮助外国汉语学习者树立起汉语学习的身份,有助于强化汉语学习意识。并且,也会让学习者感受到汉语学习的趣味,激发更浓厚的学习有趣。取中文名字的过程,还会促使学习者进一步去发掘汉字的内涵和中华文化以前传下来,有助于他们去探索和学到越来越多的汉语知识。”

标题:“你的中文名字叫什么?”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8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