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10字,读完约5分钟

地方检察机关侦查职务犯罪案件,经常面临案件线索发现困难、证据收集困难、讯问取证困难、案件效率低的四个难点。 这四个难点曾经困扰过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人民检察院。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接受唐河县检察院采访时表示,唐河县检察院正在基于大数据,建立一体化的商业模式,解决四大课题。 基于这个大数据的商业模式效果怎么样? 你真的能弄清地方检察机关搜查职务犯罪案件时面临的课题吗? 《法制日报》记者展开了深入的调查。

找个案子再选

唐河县是南阳市乃至河南省人口大县,职务犯罪侦查是唐河县检察院的重要工作。 但是,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难度增加了,但是检察新闻技术的应用滞后,职务犯罪案件的线索变得难以发现,成为制约检察工作的一大难点。

如何应对这个现实挑战? 年,唐河县检察院整合资源,将新闻互联网管理中心、侦查新闻中心纳入检察技术部门,建立侦查技术一体化合作机制,以预防调查为手段,以侦查新闻中心为平台,进行新闻输入的 预防部门结合事件的原因、优势,从容易多发的职务犯罪环节向事件发生部门提出比较建议。

“侦查技术一体化事件机制建立后,预防、技术两部门每年将各种事件线索交给自我侦查部门,自行侦查部门“选择和处理案件来源多”。 寻找像4年前那样的线索,寻找事件,疲劳作战,没有米锅的历史再也不会回来了。 ”。 唐河县检察院检察长李发武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年4月,唐河县检察院用预防调查大数据观察了该县扶持公司快速发展专项资金的发放情况,发现该县财政局部分科室、局长个人账户资金与收入明显不一致。 展开深度调查后,唐河县检察院透露,该县财政局社科原课长周某利用为县民间公司申请、支付项目技改资金的职权,提取10%的利润费,立即将案件线索交给了反贪部门。 反贪婪部门用这条线索摸顺藤摸瓜,在该县财政、国税等系统调查了6起贪污贿赂犯罪大事件,涉案总额为500万余元,其中5人被法院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1人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

大数据将突破取证的困难

现在职务犯罪手段越来越智能化、隐蔽化、多样性、贪污和渎职犯罪交织在一起,证据固定困难、审问困难成为制约基层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瓶颈”。 如何实现从“讯问靠嘴,搜查靠脚”向“从证明书供给,用证明书促进供给”的转变?

“本院侦查新闻中心领导了职务犯罪侦查事业的升级变革。 ”。 唐河县检察院党组成员、反贪局局长吴建宇在年成立搜查新闻中心后,配备了专家,利用电子数据取证的分解、话单的分解等技术,结合司法会计、文件检查等以前传来的技术,进行检察 职务犯罪案件搜查事业中利用新技术手段收集、固定、鉴别证据的比例从年前的空白提高到年的100%,实现了职务犯罪搜查事业从“盲人触像”向“按图骏”的转变。

今年以来,唐河县检察院已经通过大数据观察系统发现职务犯罪线索40多条,利用侦查新闻平台查询各类新闻115条,立案职务犯罪案件21件24人,案件率达到100%。 在事件中直接追回经济损失3000万元。

集体会议提高质量的效果

月初接到大众通报,3天后将全体嫌疑犯传唤到事件中,月末完成了竞选的3件5人全部搜查,移送到了审查起诉。 一个多月后,法院对五人分别判处13年至3年有期徒刑——这是唐河县检察院最近处理与医疗行业有关的受贿案件时的高质量效率。

但是,年前唐河县检察院在处理同样的职务犯罪案件时,经常遇到案件效率低下的问题。

从低效到高质量高效率,唐河县检察院如何实现这一转变?

据记者调查,唐河县检察院对办事员少、案件多的矛盾进行比较,实施不受到各事务组之间的干扰、整合资源的“大搜查”战略,整合反贪干警察设立一个大搜查组,分工不分家。 对每个最初的线索实施“集体会议”“集体判断”,进行研究判定后决定最初的调查。 进入初检阶段后,各方面、多立场收集证据,调查其任职权限、期限、家庭财产状况、资金来源及不良嗜好,扩大基本状况的外延,提高初检案率。 然后利用侦查新闻平台加强事件新闻收集、研究判定能力。 搜查新闻查询平台通过与县直机关专线的直接连接、新闻复制、“绿色通道”的确立等方法实现了新闻资源的共享。

据介绍,除了实施“大搜查”战略外,唐河县检察院还充分发挥了技术部门的作用,扩展了搜查新闻复印件,更好地服务案件。 今年年初,技术人员收集全县近三年高级别拨的涉农、惠农等项目资金的录用情况,关于县直单位的20多户,资金近20亿元。

另外,3年来,唐河县检察院技术部门为检察业务员工提供了370次法医学、文痕、电子证据等技术鉴定,职务犯罪案件的技术介入率达到100%,比较有效地缩短了初次检查时间,提高了案件质量。 (本报记者马维博本报通讯员汪宇堂牛凌云)

标题:“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四大难题怎么破解”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8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