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5字,读完约4分钟

“中和”是中国以前传下来文化的重要思想。《礼记·中庸》里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和”也简称为“和”,是中国以前传下来文化一直倡导,社会一直追求的理想境界。“和”,意味着各种事物尽管千差万别甚至矛盾交织,却能实现多样的统一、多而杂的平衡,种种事物聚在一起却能协调和谐、共生并存、互相促进,达到“和而不同”“和实生物”。 “和”,因为符合美好人性的追求,因为此在教育中成为重要的思想和实践资源,也被学校广泛地运用于文化建设。 在重庆北部新区翠云小学(以下简称翠云小学),“和”与“乐”就被作为了核心文化,校长叶云峰确定地说:“办学校就是办一种精神、办一种文化。文化是一种共同价值观,犹如一个磁场,身在其中的人会自觉受到文化的影响,形成一种特质。” 翠云小学建校40多年,提出“和乐”文化既是办学以前传下来、文化积淀的凝练,又有教育契合时代飞速发展、面向未来的考量。 对“和”的努力追求,就是促进学校形成适宜于“人”栖息和成长的气场,而学校里有了“和”之气,自然而然就会结出理想而美好的“乐”之果实。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翠云小学的教育者还从《乐记》里探寻“和乐”的思想源头,提出“和乐”也是一种艺术审美思想、道德教育思想,因为此学校提出了“和乐进取”的校训,引诱教师“走向和乐”,不断进取,追求卓越。 在一篇探究“和乐教育”实践的论文里,叶云峰说,“走向和乐”的教育实质上是人文教化,更看重心性、品格的培养,更注重人之为“人”的基本教养的养成,她追求一种“习与智长,化与性成”的境界。 为了不使“和乐”走向泛化甚至空洞、虚无,翠云小学从校园环境、课程建设、日常教学、师生行为规范等方面对“和乐教育”进行了各个方面的整体设计,谓之“和乐德育”“和乐课堂”“和乐课程”。 “和乐德育”摒弃说教、被动执行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方法,以师生体验与领悟“和乐”理念,主动建构“和乐”行为为目标,最终形成所倡导的“乐中成长,童心飞扬”的校风、“乐教尚新,孜孜以求”的教风、“乐学善思,锲而不舍”的学风。 但是,和乐德育不以行为规训来“道德绑架”师生,而是尊重师生的思想、个性,力求让各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与人和乐、与己和乐、与天地和乐,共同努力让校园成为和谐的精神家园、诗意的栖居地、健康成长的乐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和乐课堂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力求让学生真正对学习有有趣。课堂教学在充分尊重各个学科的优势的基础上,以“先学后教,互助展评”为基本大体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交流互助、充分展示成为课堂的基本常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学有所获,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希望。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个性优势、有趣爱好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有着无限的快速发展潜能,以“和乐”为追求的教育早已超越课本、作业、考卷的单调组合。经过三四年的探索,翠云小学构建出了阅览类(经典读本、现代文阅览、数学绘本阅览等)、实践类(交际训练、手工训练、艺术训练、体育训练等)、育德类(以前传下来美德育德、主题活动育德、实践体验育德等)、特色类(经典诵读、花样跳绳、校园足球、葫芦丝)四大类课程体系,还开发出了“经典诵读、花样跳绳、校园足球、葫芦丝”四种校本教材,在全校各年级采用。 孩子们在翠云小学学习,他们收获的除了面向未来的知识、能力,还有当下十分重要的乐趣体验、幸福童年;教师则在重建教育方法的过程之中收获到了越来越多的价值感、意义感,职业幸福不再是天边浮云。 “让生命之树青翠入云”——这是翠云小学勾画的一个成长意象——师生的生命之树常青,不断成长,直接云天,无有止境。敢于做出这样的宣言,一刻不停地努力向往与践行,你能说这不是一全部理想、负责任的好学校吗?

(杨旭海峰)

标题:“和以养气 乐致进取”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9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