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8字,读完约4分钟

完善社区党组织,推进阵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全员配备,提升服务水平,开展元宝山区共居共建。通过推进三位一体社区建设,有效解决了活动场所建设滞后、人员力量不足、工作经费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实现了六大转变,有效提升了社区党建水平,为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变革1:党的组织从缺乏走向完善。作为典型的工矿区,元宝山区有平庄煤业、元宝山发电厂等大型企业。大型国有企业转型改制后,元宝山区为了承担企业的社会职能,于2011年启动了企业社区(区内企业家庭委员会)移交地方工作,同时调整了街道社区布局。 布局调整后,全区社区总数达到42个,只有13个建立了党组织。为使社区党建工作尽快启动,在区委的高度重视下,区委组织部积极引导乡镇和街道,培养优秀居民入党,培养年轻的社区干部入党,派遣街道干部随他们一起培训,选拔老干部随他们一起以双找、双训、双带的形式进行培训,改善社区党组织形成的条件,使党组织和工作能及时覆盖所有社区。 变化2:活动位置是从零开始的。2011年,全区仅有8个室内办公和活动场所,80%的社区没有场所或小场所,严重制约了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平煤投资公司、元宝山发电厂等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元宝山区通过改扩建、规划新建、共享等方式,努力推进社区场所的标准化建设。目前,符合标准的社区已增加到37个,社区室内办公和活动场所总面积由不足8000平方米增加到28120平方米。 变化3:资金保证从少到多。办公室和活动经费的短缺一直是困扰社区工作的一个主要问题。布局调整前,当地原有社区工作经费每年最多不超过3000元,大多数企业社区和家庭成员委员会基本没有经费。无钱办事的困境严重制约了社区党建等工作。布局调整后,元宝山区将社区经费定为每年2.5万元,然后在三年内两次提高标准,达到每个社区每年4.5万元,有效保证了社区工作和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变革4:人员队伍由分散走向细化。元宝山区从选拔和使用好领导入手,采取了重新聘用退休党员、派遣街道干部、培养新人等方式,不断加强社区秘书队伍建设。目前全区42名社区党组织书记中,80.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23名书记中有9名是新培训选拔出来的。为了充实劳动力,39名大学毕业生两次获准在社区工作,社区工作者的总数现已达到223人。为了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素质,该区还以各种形式组织了30多次教育和培训,如集中培训和实地考察。 变化5:服务水平由低到高。为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各街道和社区因地制宜,创新服务方式,构建各具特色的社区管理服务平台,有效满足社区居民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云杉路街道开展志愿服务首创活动,马林街开通党员干部手机信息报告,东城街搭建社区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城市街道举办区域性主题季度会议,为人民群众带来方便、实惠、实惠,拉近街道干部与社区居民的距离,密切党群关系。 变化6:从稀疏到密集的共建。布局调整之初,大部分单位和社区联系不紧密,沟通不够深入,缺乏沟通与合作的平台。针对这一现实,元宝山区积极开展区域党建工作,在街道一级推行大型工作委员会制度。该区所有六条街道都成立了联合党务委员会;在社区层面,大党委制度全面实施,建立了25个社区联合党委,初步形成了以双核驱动、双层网络为核心的区域党建工作新格局。三年来,全区14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向社区提供了350多万元的资助资金和物资,街道社区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团体组建了16个党组织。

标题:元宝山区提升社区党建水平的六大转变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2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