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9字,读完约3分钟

"金豆、银花、杂粮、豆类和瓜类,到处都是!"这是记者在巴林左奇的华加拉加镇采访时听到的一句顺口溜。这首歌生动地描绘了该镇种植业摆脱贫困、致富奔小康的实际行动。田野里忙碌的人们,硕果累累的田野,脱贫致富的新景正在这里慢慢展开。

花加拉嘎乡结“金豆”摘“银花”奔小康

山坡上有“金豆”

“我们利用电子商务帮助穷人,采用众筹通过互联网销售毛毛谷等当地的杂粮和豆类,并在品牌、包装、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对其进行升级。经过两年多的运营,毛毛谷的网络销量和价格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按照每亩350公斤的保守产量和每公斤10元的价格,扣除生产、包装和经营成本后,每亩纯收入也是3000元。无论上下,收入都远远高于玉米等传统作物。”俞家湾村电子商务站站长吴世杰,把村里的杂粮杂豆卖到祖国的南北。通过生动的实践,他走出了一条利用电子商务渠道、依靠品种改良来增加收入的脱贫之路。

花加拉嘎乡结“金豆”摘“银花”奔小康

华加拉加镇主要位于山坡上和缺水地区。每亩种植玉米和其他常规作物的平均收入不超过400元,这使得人们很难增加收入。近年来,为进一步促进扶贫开发,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在乡政府的指导下,结合多年杂粮杂豆种植传统,全乡在万嘉、乾隆沟等村庄大力实施种植结构调整,主要种植毛毛河谷、大金庙、绿豆、谷子、扫帚苗、高粱等具有较强抗旱和改良土壤功能的杂粮杂豆。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销售渠道和营销手段的不断创新,农民的种植收入也逐年增加。

花加拉嘎乡结“金豆”摘“银花”奔小康

食用菌温室“银花”的生产

“我们已经分析了收入。每个温室的保守收入约为4万元,食用菌的收入远高于农作物。乡镇促进了扶贫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效率,促进了扶贫。现在,我们是对的,我们100快乐!”上三栖地村的村民老张正在温室里观察食用菌的生长,他说。

花加拉嘎乡结“金豆”摘“银花”奔小康

华加拉加镇设施农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08年。那一年,镇党委和政府决定整合上三栖地村700多亩土地,探索蔬菜大棚种植,主要种植甜瓜、辣椒、茄子、西红柿等品种,使一批种植者走上了致富之路。今年,全乡又投资951万元,建设了总面积409亩的设施农业扶贫工业园和62座以食用菌为主的高规格、高效、节能温室。全乡贫困家庭将免费申请工业园区,政府将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和销售指导等方面给予支持。

花加拉嘎乡结“金豆”摘“银花”奔小康

由于耕地少,家庭负担重,花加拉嘎乡火坊村的秀文学一家本有发展意向,但因资金不足而停滞不前。自从“第一书记”到家里宣传食用菌栽培的产业政策,他的家人首先报名,很快就会成为项目的第一个受益者。随着扶贫工业园项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它将像文学一样给贫困家庭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记者李福)

花加拉嘎乡结“金豆”摘“银花”奔小康

扫描左边的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内蒙古更全面、更新的新闻信息。扫描右边的二维码或搜索赤峰新闻网(或直接进入内蒙古广播网),即可进入赤峰新闻网的官方网站。

标题:花加拉嘎乡结“金豆”摘“银花”奔小康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