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59字,读完约11分钟

编者按:本文是徐小年在11月13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高峰论坛暨十大中国制造质量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未经我审阅。

以下是讲话的全文:

最近,我还考察了一些制造企业,并做了如下一些研究。一些观点和我今天的观点是这些研究的结果。

制造困境

总的来说,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制造业已经形成了配套设施相对齐全、门类相对齐全的体系。这一体系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的综合加工制造和配套能力可以与日本、德国等制造大国相比。当然,我们的制造业在今天的发展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众所周知的挑战之一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过去,我们制造业的很大一部分优势是基于低成本劳动力。现在,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这种优势逐渐丧失,一些制造业已经迁出。

许小年:国企高管没有创新动力

但是,通过下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制造业的外移主要集中在一些加工行业和流程相对简单的行业,如服装、玩具等消费品制造业,而专业化分工相对精细,合作要求相对较高,外移很少发生。也就是说,在看到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的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我国制造业的整体优势。

许小年:国企高管没有创新动力

这种整体优势,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的,它的支撑能力和它的种类都比较齐全。一个产品基本上可以在中国找到从开始到结束的成品。目前东南亚和南亚没有这种条件。因此,我们的制造业自然要经历这些结构性调整,以及因人均收入增加而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没有必要对此感到恐慌,也没有必要对中国制造业的前景感到悲观。这是我从下面调查企业得到的印象。虽然工资在上涨,但中国仍有很多企业,因为他去其他地方找不到这样完整的支撑能力。

许小年:国企高管没有创新动力

我不认为中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劳动力成本。我觉得中国制造业现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整体水平低,特别是在基础材料、包括电控和液压动力在内的基础零部件以及基础加工技术方面,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中国制造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趋同现象普遍,落后产能过剩。除了价格,企业几乎没有其他竞争手段。特别是在R&D阶段,竞争只能通过价格来进行,这使得许多企业经营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就中国制造业而言,目前已达成共识。劳动力成本上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技术水平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企业的差异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薄弱使得相当数量的制造企业处于经营困境。

许小年:国企高管没有创新动力

国有企业没有创新激励机制

要摆脱这一困境,必须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认真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化的政策,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淘汰落后产能,开辟新的空空间市场,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许小年:国企高管没有创新动力

中央政府早就提出了“三走”的任务。我个人的理解是,“三去”就是取消生产能力、库存和杠杆。它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并购,淘汰旧产能,注销关闭企业的债务,降低负债率。我们现在看到,一些地区和行业并没有降低生产能力,而是用行政手段限制生产。这不是为了降低生产能力,而是为了限制生产。由于行政限制,受到限制的往往不是效率低下的企业。一些僵尸企业继续以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维持,这不仅消耗了国家宝贵的资源,也因为僵尸企业低价销售给行业内其他企业造成了困难,破坏了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我们认为,中央政府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化的任务非常及时。然而,中央政府的政策由于过于注重政府手段而忽视市场手段而无法实施。

许小年:国企高管没有创新动力

三进制任务完成后,落后的生产能力被淘汰,留下了新的市场/空间。下一个话题是提升制造业。毫无疑问,升级的目标取决于创新。但是谁会创新呢?如何创新?我们在这些问题上看到了不同的做法。工业革命以来的伟大技术创新,从蒸汽机,从200年前的蒸汽机到今天的互联网,都可以通过历史来理解,它们都是民间创造力和市场竞争的产物。有人可能会问,互联网难道不是美国军方资助的发明吗?是的,它是。在这里,我们希望从经济学中区分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区分对于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在制造业创新升级中的定位非常重要。

许小年:国企高管没有创新动力

根据哈佛大学创新经济学家的定义,发明是技术突破,而创新被定义为新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应用。作出这样的区分后,我们可以立即看到政府的责任是什么。政府的职责不是创新,而是发明,发明是技术突破。让我重复一遍,创新是指新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应用。新技术大规模商业应用的主体无疑是企业和企业家。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企业上,尽管互联网是由美国军方资助,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美国大学委托进行研究的。然而,作为一项重大的技术创新,互联网的繁荣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国会解除对互联网商业应用的限制之后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项创新,当互联网技术出现在市场上时,我们看到了它的主角,舞台上的主角都是像谷歌和亚马逊这样的公司。在中国,它们也是私有企业,如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和京东。制造业的标杆华为,被公认为我们的标杆,而最早的几家智能手机制造商都是民营企业。因此,要改造和提升中国的制造业(爱吉、净值、信息),就应该明确划分市场和政府的界限。政府应该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基础技术的发展,而技术的商业应用,即创新的主体,应该永远是企业。在企业中,我认为主要是民营企业,创新来自民营企业和市场,这有其内在的逻辑。

许小年:国企高管没有创新动力

从市场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刚才提到的创新型公司几乎都是一些在市场竞争中崛起的企业。从理论上讲,创新为什么要坚持市场导向?我们应该关注企业吗?它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它的内在本质是由创新的本质决定的,创新是一个高度不确定的试错过程,这意味着高风险,高风险必然要求高回报。如果我投入一笔风险投资,如果没有预期,预计这家公司上市后会转几次。谁愿意创办谷歌和腾讯?谁将资助不在名单上的公司?创新活动的高风险和高回报决定了创新机制,创新机制必须建立在市场风险资本和资本市场成功创新后的经验基础之上。

许小年:国企高管没有创新动力

我们发现,国有企业没有创新的激励机制,国有企业的高管年薪高达几十万,这对他创新成功没有好处,他也不必为创新失败承担责任。在这样的机制下,创新怎么可能不断涌现?创新的另一个特性是它是一个反复试验的过程,并且很难提前计划。当时,当互联网的商业应用发布时,没有人认为互联网可以发展到现在。当美国总统邀请最优秀的经济学家,请他们预测有前途的技术时,甚至没有人提出是互联网,这表明新技术的出现是高度不确定的。为了提高其成功概率,创新的主要力量必须是企业和企业家,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的政府官员。因为只有企业和企业家在市场上不断尝试,但是创新的企业家是最有可能成功的群体。

许小年:国企高管没有创新动力

政府官员正坐在办公室里阅读报告和撰写文件。为什么我们要相信官员比企业家更有能力,能更好地把握世界的方向?如果官员消息灵通,就没有问题。你可以把官员写的报告向全社会公布,让企业一起分享。政府没有必要亲自上阵,没有必要制定任何产业政策和投入公共资源,东方也没有必要设立数十亿的基金。在实践中,产业政策优化补贴的实际效果是什么?其实际效果是扭曲了市场的价格信号。

许小年:国企高管没有创新动力

在上一轮政府主导的投资报告中,我们推出了一个先进的行业,即光伏。今天光伏发电的状况如何?事实表明,大量产能过剩,光伏产品价格被抑制在成本以下,导致龙头企业倒闭。这是扭曲政策信号的结果。当大量投资涌入时,结果就会过去。产业政策也为各种寻租活动创造了条件。政府和企业相互勾结,骗取国家补贴,这是媒体经常报道的。由于工业政策的具体实施,工业规划都是由坐在办公室里的政府官员想出来的。他们的规划使用了非常前卫的概念,给人的印象是他们真的领先于市场。但这只是名词的前卫。没有前卫的名词不足以显示水平,太容易混合的概念也不够深刻。我们已经看到,工业规划都是高层次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和工业4.0是太多的东西要看。

许小年:国企高管没有创新动力

甚至不是2.0。4.0怎么样?

为了叙述方便,我对工业技术的发展作了如下概括,这些概括很粗略,也不太科学,但这些介绍概念很方便。当我们谈论工业4.0时,学生们总是问我,“中国制造2025”,工业的情况如何?我得做些研究。工业可以从1.0发展到4.0,工业1.0是机械化的;工业2.0是生产线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生产线、客户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等。都是自动化的,这是工业2.0的内容;工业3.0是信息技术,它正走向网络结构。时间有限,不在这里。

许小年:国企高管没有创新动力

工业4.0仅仅基于工业3.0和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所谓智能的实现是指网络的主要节点具有反馈、学习和决策的功能。简单地说,工业1.0是机械化,2.0是自动化,3.0是信息化,4.0是智能化。每个阶段都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可以同时实现。但它不能被忽略或超越。想要一步一步跨越过去是不现实的,而且缺乏基础。因为我们以前没有做过2.0和3.0,我们怎么能做4.0呢?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是我个人的观察,离科学研究和数据支持还很远。中国制造业正处于2.0自动化阶段。一些企业甚至还没有实现2.0。4.0怎么样?

许小年:国企高管没有创新动力

没有办法超越每一个阶段,我不同意在弯道超车的想法。因为根据常识,我们都知道弯道不能加速,弯道应该减速。当你在弯道加速时,可能会翻车,但不会超车。工业4.0,如果我们现在充分认识到工业4.0,中国制造业4.0既没有基础也没有必要。我们不是为了4.0而做4.0。我们追求工业3.0和工业4.0,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的效率。工业零和互联网都是我们实现某个目标的工具,但它们本身并不是目标。3.0不是目标,4.0也不是目标。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具体情况,有必要采用效益最大化的技术,而不是最先进的技术。企业应该注重效率。如果3.0对我来说足够了,如果自动化和信息化对我来说足够了,为什么我们必须追求智能?没有必要。如果2.0和3.0就足够了,为什么你一定要做4.0?4.0有成本,4.0需要投资。这项投资不值得,企业应该做计算。政府没有必要,因为他用纳税人的钱,没有人对他负责。企业应该对自己的经营负责。如果小数据和中等数据就足够了,为什么还要使用大数据呢?我只是不明白这个事实。我们做生意应该注意效率。

许小年:国企高管没有创新动力

如果我的计算机服务器上的计算能力足够,我为什么要使用云计算?没有必要。效率最大化是指以企业为中心,而不是以政府部门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而不是以计划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奖励创新和惩罚落后中的作用。当我们今天谈论制造业的升级和中国生产的未来时,我们不应该忘记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验。我们最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坚持市场化。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提法,市场应该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请注意,它不是辅助作用或主导作用,而是决定性作用,这包括我国制造业的升级,包括企业的创新活动。

许小年:国企高管没有创新动力

今年5月,一位权威人士告诉《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将呈L型趋势。这个L形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在下跌之后,我们应该长期保持低增长水平。低增长没什么可怕的。相反,在困难的环境中,我发现许多企业开始思考问题。开始思考如何创新和如何升级。我相信,只要中国企业行动起来,只要我们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指日可待。基于市场和基于企业的创新活动让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徐小年是中欧国际商学院的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

标题:许小年:国企高管没有创新动力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1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