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15字,读完约5分钟

——访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技术总监、中国钞票鉴别与评价专家委员会主席邵国伟9月28日,中国钞票鉴别中心揭牌仪式新闻发布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作为国家法定货币生产企业,中国印钞造币公司在会上正式发布了中国钞票的识别标准。中国钞票鉴定中心是中国第一家由国家权威印钞造币机构推出的钞票鉴定评级机构。拥有专业的纸币识别与评级技术背景和国内权威专家识别与评级团队,为中国硬币市场提供权威专业的识别与评级服务。 作为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的技术总监、2015年第五套人民币的总设计师、中国钞票鉴别与评级专家委员会主席,邵国伟先生近日接受了北京媒体的专访。邵国伟表示,希望在三至五年内,通过公开的市场竞争,中国纸币的识别将成为硬币收集领域的国际标准,中国纸币的识别将成为中国权威的第三方评级机构,从而在属于中国的评级领域获得话语权。 问:货币评级的意义是什么?中国货币识别的优势是什么? 邵国伟:在世界范围内,货币评级法起源于美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被评级和得分高的硬币更容易被市场识别,并且可以以更高的价格交易。随着国内钱币收藏市场的发展,这种方式越来越流行。许多国内收藏家会去美国和欧洲的机构评估他们的人民币收藏。 与海外评级机构相比,中国货币识别在人民币评估中具有一定优势。由于外国公司对人民币的历史背景和印刷技术了解不够,他们也采用了海外标准,并且有一支来自印钞一线的专业团队,他们在人民币纸张、防伪、制版和印刷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更了解中国硬币爱好者的喜好和偏好。 只要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对收钞感兴趣,就可以把质量好的人民币带到中国钞票鉴定中心,鉴定后能保留高分的钞票是一件乐事。 问:中国钞票鉴别的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是什么? 邵国伟:中国纸币的识别可以用来评估1948年以后发行的所有人民币。从第一套人民币到第五套人民币,以及市场上流通的纪念币,都是由中国印钞造币公司印制的,所以他们对这些硬币的防伪和外观非常了解。 未来,中国货币识别的评估范围将从少到多。中国纸币的鉴别现在被归入人民币纸币和纪念币的范畴,不包括解放前的硬币和古币。随着评估标准的发展,评估的范围也将扩大。 问:关于人民币的评估,你认为有哪些困难以及如何解决? 邵国伟:首先,最大的困难是了解历史背景。例如,我们得到了中国纸币识别中的第一套人民币。由于第一套人民币打印纸的种类和面额很多,面额有10,000和100,000两种,一般收藏者没有一定的知识是无法理解的。其次,我们应该了解纸币的制造过程。例如,第二套人民币是由前苏联的纸张制成的。只有通过了解这些技术和历史,我们才能判断它。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收藏家的需求和观点。个人对高质量产品评价的理解是不同的。中国纸币识别标准是一个相对公开的标准,但必须不断听取、反思和讨论,不断完善和优化。 问:对于中国日益流行的人民币收藏市场,你有什么建议给西藏朋友? 邵国伟:在世界上,中国是最活跃的钱币收藏市场。对于收藏者来说,收藏人民币可以达到三个目的。首先,收藏是一种兴趣,可以培养你的知识,进而深入探究人民币不同阶段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例如,为什么在第二套人民币中,一元既有红色又有黑色?实际情况是,它第一次发行时是红色的,因为当时的墨水没有通过,在流通过程中红色变成了黑色。这种情况在中央政府得到了反映,周恩来总理最终同意使用黑色墨水。这是在你对硬币感兴趣后探索硬币背后的历史的过程。第二是提高你的欣赏水平,学会如何区分外观和工艺;第三,有一定的投资回报。有了以上的知识和能力,你就可以判断钱币收藏的投资价值。引入中国货币识别标准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和规范这个市场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收藏者参与这个市场,更全面地了解硬币,感受和体验人民币的独特魅力。

邵国伟先生简介他现任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技术总监兼党委委员。他还是中国印钞造币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和中国人民银行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他是国际钞票设计师协会(ibda)成员,中国贵金属纪念币设计稿和样币审查委员会成员,中国人民银行普通纪念币审查委员会成员。他负责中国印钞造币行业的科技管理和新产品开发。他是印钞造币行业的科技领军人物,工艺美术设计的专业权威,印钞造币行业数字化设计和制版的先驱和实施者。曾参与国内外多种钞票设计,是第五套人民币、中国银行港币、中国银行澳门元、奥运纪念钞票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他是2005年第五套人民币设计与开发、2008年北京奥运会纪念币设计与开发、2015年中国银行百年纪念纸币、中国航天普通纪念币和纪念币的总设计师。 发表学术论文《关于中国纸币设计》、《凹印手感探讨》、《计算机辅助纸币设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欧元设计》、《外国纸币防伪技术发展趋势》、《世界第一张奥运纪念纸币》、《纸币凹印对应技术的应用》等。自2002年以来,他一直享受国家级专家的政府津贴。曾获国家金融“五一奖章”和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第五套人民币设计一等奖。

标题:邵国伟:中钞鉴定旨在获得评级领域的“中国话语权”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