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79字,读完约2分钟

赤峰新闻网社北京8月3日电题: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王建强、李悦、蔡琳琳琳琳

80多年前,四路红军撤退了苦心经营的苏区,越过万水千山,历经千辛万苦,胜利完成了决定这次中国命运的革命力量的战术大转移,创造了人类奇迹。

伟大的创立必然顺应时代的诉求。 那么,红军长征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呢?

红军长征发生在中国面临民族危急存亡的危机,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的情况下。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试图消灭中国的开始。 1932年,日军对上海发动攻击,发生“一二八”事件,进一步加快了侵略的步伐。 1933年春,日军陆续攻占山海关、热河,占领长城北侧的部分地区,前线驶向平津。 加剧日军侵略,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团结侮辱、抗日救亡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政治主题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

但是蒋介石逆历史潮流而动,把“攘夷外必先安内”作为解决内外关系的基本国策,坚持对日妥协,继续包围破坏苏联区和红军。 1933年4月6日,蒋介石在《各将领导清内匪徒说抗日电》中宣布,“讨伐共”前线将军“如果向北发出抗日邀请,就不打算消灭匪徒”,“决不缓和”。 “奢侈言辞抗日”、“立斩无赦”。 在蒋介石集团的无抵抗政策下,“一二八”抗战、长城抗战相继以失败告终。

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蒋介石集团“攘夷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受到国民的不满和舆论的谴责,甚至受到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人和地方实力派的反对。 在《独立评论》上刊登的“如果我是蒋介石”一文案,将不抵抗的政策批判为“最下游的自杀政策”,使中国成为“大肉块”,使日本成为“一刀一刀的切断”。

广东国民党中央委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打电话,要求国民政府切实抗战:“今天的形势,不顾抵抗,没有其他救亡之路。”

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之后收复了察哈尔州的失地。

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陷入被动时,驻扎福建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军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铨等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反蒋势,于1933年11月20日发生“福建事变”,宣布反蒋抗日。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

标题:“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9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