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6字,读完约2分钟

初夏,旅游季节即将来临。赤峰市湖滨阿尔高查村民葛日图正在积极筹备玉龙胡莎风景区的沙漠骆驼项目。他说:过去,我以放牧为生,年收入不到一万元。两年前,我开始了沙漠骆驼项目,我的年收入增加了几倍。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畜牧业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旅游+扶贫”让农牧民走上繁荣之路

目前,内蒙古有18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休闲农牧业示范县(点),61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点),57个贫困县的188个村(嘎查)开展了乡村牧区旅游。仅2015年,农村牧区直接旅游从业人员就超过15万人,带动了13万农牧民就业,其中贫困地区就超过10万人。近年来,内蒙古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把旅游扶贫作为准确扶贫的重要途径。自治区旅游局通过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千千百万工程,与农业部门共同建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与自治区扶贫办合作,通过10个全覆盖项目部署旅游扶贫工作,推进美丽乡村扶贫和创建千千万万和乡村旅游创业园,启动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为5个联合城市的13个贫困村(嘎查)提供旅游规划设计、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商品研发、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免费专业指导和跟踪服务。

“旅游+扶贫”让农牧民走上繁荣之路

各地利用特色资源,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休闲农牧业旅游和乡村旅游,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产业规模,推进特色农畜产品商品化,有效促进农牧民就业和增收。

“旅游+扶贫”让农牧民走上繁荣之路

2013年,呼伦贝尔市李屯村村干部投资建设的莫里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赫尔、龙华山景区当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达到80万元,解决了当地大量农牧民通过就业致富的大难题。2009年,腾克达斡尔族村新建了19处达斡尔族民居和达斡尔族展厅。村民负责达斡尔族土特产的餐饮、住宿和销售,每年接待游客3000人,每户年纯收入增加2万多元。

“旅游+扶贫”让农牧民走上繁荣之路

借助黄河湿地公园的地形地貌,以河套文化为背景,以走秀口民俗文化为核心,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民俗村建设了集饮食休闲、生态农业、果蔬采摘、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村。目前,该村有80多家从事旅游业的经营者,占总人口的44%。通过发展旅游业,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3300多元。(记者赵伟)

“旅游+扶贫”让农牧民走上繁荣之路

赤峰新闻网,2016年5月20日,01版

欢迎关注:赤峰新闻网官方平台——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或搜索赤峰新闻网(或直接进入内蒙古日报)关注赤峰新闻网官方网站。请注明转载来源。

标题:“旅游+扶贫”让农牧民走上繁荣之路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ly/6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