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7字,读完约3分钟

美丽的乌兰木伦河环绕着成吉思汗的陵墓,滋润着这里的草原,陪伴着这片草原的宠儿。成吉思汗陵由七座白色蒙古包组成,因此也被称为白起陵。在墓袋里,有成吉思汗使用过的遗物,包括镶嵌着黄金的马鞍、水牛角制成的硬弓和镶嵌着宝石的战刀。由于蒙古人的游牧习惯,人们使陵墓可以移动,并且在遇到危险时,他们可以随时用汽车把陵墓运走。成凌在历史上经历了三次长途搬迁活动。为了防止日本人的破坏,1939年成岭从陕西的依奇迁到兴隆山,1949年从兴隆山迁到青海的塔尔寺。路过延安时,毛泽东委员长和朱德总司令赠送了一副挽联。

1954年,成龄从青海迁回义旗。当时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主席亲自为成陵选定了新陵遗址,新陵位于白起陵中轴线,白起陵以北约500米,是国家投资兴建的。后来,经过三次大的建设,成为现在的城陵矶。在城陵门外,有一尊穿着衬衫骑着马的成吉思汗铜像。这座雕像高6.6米,暗示成吉思汗已经66岁了。手持宝剑,把马头指向西方,代表了成吉思汗一生中三次最重要的西方远征。回顾过去代表了成吉思汗对这里美丽草原的怀念。从雕像到陵墓,有9个台阶和11组由99级青色花岗岩制成的台阶,9代表阿拉伯数字中最大的。成吉思汗在千禧年的100位伟人中名列第一。

城陵园由一个正厅、一个后厅和两个副厅组成。从远处看,它像一只展开翅膀的鹰。老鹰被蒙古人视为神圣的鸟类,深受喜爱。陵墓是八角形的,有一个圆形的屋顶和一个圆形的地方,这是古人对宇宙的理解。大厅里供奉着一尊汉白玉的成吉思汗雕像,墙上绘有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三次西征和中国40年的历史。

后殿是祭祀的地方。当我们来的时候,一个蒙古家庭来献祭。大约有40人,祭祀活动由寿陵人主持。来祭祀的人在祭祀前虔诚地敬拜,守陵墓的人用蒙古语吟诵祭祀,因为他们不会说蒙古语,一个字也听不懂。听导游说,维护陵墓的人受到蒙古人民的高度尊重。维护陵墓的人代代相传,现在他们是第38代。700多年来,陵墓的守卫者一直虔诚地守护着他们的英雄,陵墓前的长明灯从未熄灭过,即使在战争年代,在去陵墓的路上也是如此。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这一点。正是这种精神使蒙古民族永远活在世界各民族之中。成吉思汗用他的一生来统一蒙古,领导他的后代,发起了三次西方远征,并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大蒙古”。成吉思汗虽然开辟了欧亚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但也给中亚和西亚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成吉思汗当时领导着只有100万人口的蒙古民族,占据了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国家,这是历史上任何一个国王都做不到的,不愧为一代天骄。

标题:成吉思汗的成陵之旅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ly/37.html